莫砺锋:身为东坡“狂热粉丝”,最想穿越帮他种水稻
01:33

“从19岁到29岁,十年青春花在我的第一专业上,那就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稻栽培,从插秧到割稻子,我种水稻太内行了”,7月11日,由江苏省文联主办的“文艺大讲堂”揭牌仪式暨首场专题讲座在宁举行。在题为《千古东坡面面观》的首场专题讲座上,莫砺锋教授的有趣讲述引人入胜。他笑说,身为苏东坡的“狂热粉丝”,“我的心愿就是能穿越到黄州,去支援苏东坡种水稻。”

揭牌仪式后,74岁的南京大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作了题为《千古东坡面面观》的首场专题讲座。他分享了自己参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一点花絮和两点感受。回顾当时总书记的两个提问,至今仍感觉意外又激动。“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讲完之后,总书记问我,莫教授,看资料,你是新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请问你是哪一年获得文学博士?我有点意外,就回答说1984年。接着他又问我,在你之前有其他同志获得博士学问吗?我说,据我所知,大概有十多个是1983年获得,主要都是理工科。”


【资料图】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莫砺锋还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表示,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我的理解是,这五大特性贯穿中华文明,从头到尾,它们之间有逻辑关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莫砺锋认为,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为我党所领导的亿万中国人民参加的革命实践所证明,第二个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并不矛盾,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能够互相成就,形成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专业工作者来说,有必要把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优秀典籍介绍给广大读者,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其深入千家万户。”

接着,莫砺锋教授从政治家苏东坡、地方官苏东坡、天才苏东坡、谦虚谨慎的名人、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一生风雨飘摇风雨人生的苏东坡等六个方面将一个完整、丰满的苏东坡展现在听众面前。他从为政、为官、做人、做事等多个角度为大家解读了苏东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出苏东坡虽然一生黄州、惠州、儋州几经沉浮,但依然以“谁怕”的无畏心态,实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体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达观。莫教授的讲座立意深远,内容详实,情感充沛,生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人文精神及其独特魅力,引起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强烈共鸣。

莫砺锋笑说,自己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年轻人喜欢‘穿越’,如果我可以穿越的话,希望能穿越到苏东坡担任团练副使的黄州,帮助他种出更多的水稻,为更多人带来口粮,可惜我至今没有穿越成功。公元11世纪的苏东坡站在黄州城东部的山坡上眺望,没有公元21世纪的粉丝莫砺锋的帮助,他那块地就是种不好。”

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常胜梅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创办“文艺大讲堂”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履职能力,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

常胜梅希望学员们深入学好“初心理论”思政课,持久学好“专精博通”专业课,刻苦学好“知行合一”实践课。为提高学习培训质效,她要求大家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学而不倦,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做到乐学好学;二要学思结合,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在学思践悟中履职尽责;三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用理论指导实践。大家纷纷表示,要紧密结合文艺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水平,提升艺术修养,牢记“国之大者”,以更加积极的人生观,在现代化新江苏的伟大实践中磨砺自我、成就自我,为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建设“三强三高”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据悉,“文艺大讲堂”在正式启动的同时,也迎来了江苏第27期全省文艺家读书班开班式。接下来,“文艺大讲堂”还将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设置思想政治、文艺创作、传统文化及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课程,力争让学员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摄影 任雨风

校对 李海慧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