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新业务价值恢复正增长,新准则下负债端拐点逐步到来-一季点评

事件:_中国平安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集团实现归母营运利润413.85亿元,同比-3.4%,实现归母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48.9%。


(资料图)

基本每股收益2.17元,同比+47.6%,年化营运ROE为18.8%。

点评:公司从2023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新准则“),公司根据新保险合同准则的衔接规定,对公司2022年财务报表进行了追溯调整。新准则下1Q23保险合同服务收入1331.06亿元,同比+2.1%,实现投资收益68.23亿元,上年同期为-100.47亿元。

寿险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助力新业务价值恢复正增长。2023年一季度集团实现归母营运利润413.85亿元,同比-3.4%,年化营运ROE达18.8%,归母营运利润表现稳健;实现归母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48.9%。

2023年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137.02亿元,同比+8.8%(若去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采用去年年底假设及方法重述则同比上升21.1%),新业务价值率为20.9%,同比-3.7pct,新业务价值首年保费655.14亿元,同比+27.9%,我们认为在公司渠道改革清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以重疾险为代表的长期保障型产品仍相对承压,开门红期间仍主要销售储蓄型产品,公司NBVM虽小幅承压,但依靠较好新单表现实现新业务价值同比正增长。

寿险代理人渠道经营质量持续优化,个险、银保等主要渠道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均实现正增长,银保渠道NBV表现尤其亮眼,实现同比大幅增长,1Q23银保、社区网格及其他等渠道在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中占比16.9%,同比+5.4pct。

继续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发力“保险+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管理式医疗模式持续推进。公司不断完善医疗健康生态圈建设,通过“保险+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截止2023年3月末,公司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47个城市,上海颐年城项目于2023年2月正式发布。同时,依托集团医疗、保险等资源协同优势,深化布局“中国版HMO“模式,通过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模式与金融支付结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整合医疗、健康管理和养老等服务,其“中国版HMO“建设有望进一步提速,未来有望持续通过领先技术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完善集团医疗生态圈布局。

产险保费实现稳健增长,业务品质和风控管理保持良好。2023年一季度平安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763.12亿元,同比+13.6%;基于新保险合同准则的产险综合成本率(COR)98.7%,同比+2.0pct,COR有所波动主要由于保证保险业务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赔款支出有所上升,使COR短期有所承压。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平安产险业务品质仍整体保持良好,公司有望通过强化业务管理、风险筛查等措施,不断提升业务品质。

资本市场波动致投资收益有所承压,资负久期匹配进一步优化。公司1Q23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1%,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3%,整体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4.49万亿,较年初+3.1%。公司仍以负债为驱动,坚持长期投资,持续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积极配置国债、地方政府债等长久期资产,资产负债久期进一步优化。

投资建议:公司坚定推进“4渠道+3产品“改革,强化产品创新和渠道改革,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不断推进“管理式医疗模式“构建。2023年一季度,公司个险新业务价值同比转正,银保渠道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综合金融模式不断深化,客户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公司持续的改革推进叠加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复苏,寿险负债端核心指标如NBV等逐步回暖,我们认为公司凭借综合金融模式有望实现稳健增长,我们认为2023年全年集团NBV有望实现同比正增长。

负债端迎来边际改善。投资端资产负债久期匹配有望进一步优化,未来仍应重点关注资本市场恢复情况。我们认为当前估值已充分反应悲观预期,建议关注。

风险因素:代理人展业增员和质态提升不及预期;寿险改革不及预期;

多元渠道发展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带来投资收益急剧下降。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