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预测 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或在2030年迎拐点

2023储能行业预测分析

随着电力市场机制未来更加灵活,以及储能系统成本的不断降低,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将在2030年前后迎来拐点,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天然气、电力和气候解决方案研究总监韩冰在近日的“2023北京大宗商品市场洞察论坛”上如此称。 所谓“拐点”主要体现在:2030年前后,一是届时市场机制更加灵活,无论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还是工商业储能项目,都将获得相对公平的市场主体地位,可以参加各种电力市场交易;二是6小时充放电时长的电化学储能成本预计与抽水蓄能成本持平。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储能又是石油油藏中的一个名词,代表储层储存油气的能力。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寻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进方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资料图】

储能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储存的能量可以用做应急能源,也可以用于在电网负荷低的时候储能,在电网高负荷的时候输出能量,用于削峰填谷,减轻电网波动。能量有多种形式,包括辐射,化学的,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力,高温,潜热和动力。能量储存涉及将难以储存的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更便利或经济可存储的形式。按技术分类,根据储能技术能量存储原理的不同,储能技术可分为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以及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进行能量的存储和释放,这类储能技术运用非常广泛,主要产品有铅酸电池、锂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据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储能项目新增装机为18.3GW,同比增长185%,其中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为10.2GW,同比增加117%。新型储能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要技术,2021年锂电池储能累计装机量占全球新型储能装机量的90.9%。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同比增长29.5%。截至2021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为5.12GW,同比增长56.5%。据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将有效释放储能广阔需求空间,2022-2025年国内储能新增需求量约179GWh。全球储能新增需求量约630GWh。

随着光伏、风电占比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供需均面临强不确定性。供需平衡机理将向概率化、多区域、多主体的源网荷储的平衡模式转变。在碳达峰期,主要依靠灵活的火电、抽蓄等储能提供调节能力,支撑大规模风电光伏并网消纳,抽蓄与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在碳中和期,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具备主动支撑能力,但是退役煤电机组仍保留一定容量,保障安全备用,多尺度多技术类型的储能体系与共享模式,全面形成各种低碳多元灵活性资源体系。

随着氢储能行业项目投资及项目完工的数量的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氢产能的市场规模将达1518MW,同比增长126.6%。

氢能源行业公司中,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石化的氢气生产能力最强,这两家企业均在全国各地进行业务布局,参与全产业链的环节。其他企业也通过自身业务发展、创建氢能公司、参股相关公司等方式布局氢能源行业。从企业氢能业务的竞争力来看,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石化的竞争力排名较强;其次是宝武集团、中国石油、河钢集团、华昌化工等企业,在业务布局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均较为领先。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已经在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成果。氢能源作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央企在不断入局。

2021年3月11日,由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福建建设的太阳能转换与储能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以太阳能光电材料/器件、储能材料/器件和智能能源管理为核心,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已建设了太阳能光伏工程中试研究中心、锂离子电池工程中试研究中心和能源智能管理工程技术创新平台。2023年6月2日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充分发挥储电、储热、储气、储冷、储氢等优势,实现多种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有机结合和优化运行。

储能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与新能源发展紧密相关的储能技术和产业也备受关注。截至2023年初,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规模接近6700万千瓦。而国内2022年单年新增规划在建的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0180万千瓦/25920万千瓦时,并且大部分项目都将在近1至2年内完工并网,规模数字已远超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设置的2025年实现3000万千瓦装机的目标。此外,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陕西、山东、浙江、河北、四川成都、安徽、广西、湖南、青海、河南等10省市先后布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216个,规模合计2220万千瓦/5380万千瓦时。

储能领域专家表示,2022年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同时储能的政策、价格机制、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中国储能技术与产业的高速发展。随着“双碳”战略下储能需求的扩大,储能技术性能与成本的持续改善,加以政策支持,2023年中国储能将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的一年。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将持续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70%,市场规模将会屡创新高。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