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一“冻”更健康?寒露之后别再“秋冻”了


(资料图)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熊细娇报道:今日恰逢二十四节气的“寒露”。进入寒露,昼夜温差明显,天气由凉爽逐渐转为寒冷。不禁让人又想起“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俗语。那么,“春捂秋冻”是否有科学依据呢?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秋冻”呢?今天,大江新闻记者邀请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医师黄昌泉为大家详细介绍。

春捂秋冻是中医积淀数千年的经验总结

“秋冻”的意思是秋季气温渐渐转凉,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初秋时节,暑热尚未退去,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感冒。而随着气温下降,冷空气对人体进行适当的刺激,可提高机体对低温的适应能力。黄昌泉表示,春捂秋冻是中医养生的一种理论,它基于中医对于人体阳气与阴气的平衡的观点。虽然目前科学研究尚未完全证实春捂秋冻的效果,但它是中医积淀数千年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文化和传统背景。

“秋冻”不适合所有人

虽说“冻冻”有一些好处,但也要因人而异。黄昌泉说,每个人的体质和养生需求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调节身体。对于一些体寒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春捂,而对于一些体热的人,可能需要更少的秋冻。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春捂秋冻。

“秋冻”这种养生方法,更适合青壮年或体质较好的人。对于那些体质虚弱、新生儿和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病情较重或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还是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千万不要一味地追求“秋冻”。这些人的身体弱势,无法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化,特别是冷刺激,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加重病情。

寒露后不宜再“秋冻”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随着寒露的到来,就不适合“秋冻”了。黄昌泉提醒,温度逐渐降低,需要保护的部位主要是头部、手脚、背部和腰部。尤其要保护好头部和脚部,因为这两个部位血液循环较差,易受寒影响。应该注意保暖,戴帽子、穿厚袜子,并注意腰部的保暖,以防止受凉。

与此同时,气温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黄昌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提高人体免疫力。一是合理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的摄入;二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三是坚持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四是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压力。

进入寒露节气,我国冷空气活动频繁起来,降温也进入了快车道。在感觉寒意或气温下降时,我们可以考虑适时穿上秋裤保持温暖。请记住,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需结合个人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不可盲目“秋冻”。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