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父务工“漂泊” 13岁少年独自在景德镇求学 世界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张丽云、实习生赵欣悦报道: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小代就跟随父亲务工“漂泊”,现年仅13岁,他已经换了3个城市读书,从云南老家到浙江,再辗转到江西景德镇。如今,他独自在景德镇市丽阳中学七(一)班就读,父亲在浙江打工。

在众多留守儿童中,他是该校唯一一个外省籍留守学生。

3月22日,在学校见到他,他下意识整了整校服衣领,有些拘谨。

“你爸爸妈妈怎么舍得让你一个人在这里读书?”

“我爸爸要做事,他很忙,我没有妈妈,他们是分开的,在我二年级的时候……”

小代称,父亲在制门厂干活,工作地不稳定,哪里有活儿、工资高就去哪里。因此,他一年级和二年级在云南就读,父母离异后,二年级至六年级,就跟着在务工地浙江读书。

2022年,父亲带他到丽阳镇周边务工,托人找到校长汪厚通咨询外省学生入学问题。校长了解情况后,为其办理了入学手续,并让班主任王贵泉多关注孩子的发展情况。

去年寒假,小代父亲失去了工作,又回去浙江找活儿,小代上学的难题摆在了眼前。因为打工无法照顾小代,加上浙赣两地教学内容编排不同,小代对学校和教师也有情感,其父联系上王贵泉。最终,小代还是留了下来,独自一人在丽阳中学求学,寄宿在班主任家中。

汪厚通告诉记者,这所乡村中学,学生只有286名,其中57名是留守儿童,占比近20%。

据学校统计,骑飞车、熬夜玩手机等行为,在留守学生群体中,发生频率较高,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时常令汪厚通担忧。为此,丽阳中学党支部创建了“留守儿童爱心驿站”党建品牌,并开展结对帮教活动。从搭建安全教育课堂、开辟“爱心驿站”,开通绿色通道、设立爱心基金等。

“我个人力量单薄,学校的力量也有限,我们真心希望有更多人能一起关注他们。包括我们也想找渠道为孩子们弄一个免费午餐项目,但目前始终都没找到。”汪厚通称。

古有“孟母三迁”,说的是孟母为了孩子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多次迁居。现如今,有多少父母在外拼搏,留守孩子在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

“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一问题发人深省。

临走时,晚自习的下课铃也响了。

“你应该也很想你爸爸吧?他一般多久来看你一次?”

“我爸爸他忙不过来的,他没有时间。”小代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记者手记:

关注留守儿童是经常呼吁的话题,但我们真正需要做的,远比我们呼吁的要多。

丽阳中学这些留守学生的情况只是一个缩影,学校虽然在尽全力去改善他们的状态,但如何关注留守儿童,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需要从身边的老师做起,从小事做起。但因为这个群体基数不小,所以,需要更多人加入,用留守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去参与他们的成长,与他们平视,用爱陪伴。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