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江西“铁牛”,如何更“牛”

随着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铁牛”成为闹春耕的主角。2月24日至26日,第三届中部(江西)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以下简称江西农机展)如期而至。记者走进展会,和参展企业、种粮大户和行业专业人士一起探讨,江西农机如何提档升级,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资料图)

补短板,催生稳定而庞大的农机市场

在南昌县泾口乡,种粮大户陶友根正忙着农机检修。“今年我打算种植160亩左右的早稻,目前已经完成种子储备,3月中旬开始育秧。”陶友根说,接下来他还打算购置5台插秧机,提高春耕生产效率。

机械化插秧、育秧是江西农业全程机械化的一块短板。据统计,2022年,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提升5.11个百分点,达49.5%以上。与之相比,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则达78%以上。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江西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连续十年产粮430亿斤以上,稳定的粮食产能背后,意味着江西有着庞大而稳定的农机需求。”江西亦伟达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楼俊,有着20多年的农机销售经验,看着农机展上不断涌入的人潮,话语很是笃定。同时,他告诉记者,因为去年我省增加了100万亩的油菜种植面积,今年春节期间,省农机大市场的开沟机供不应求,基本达到了卖断货的状态。

据统计,本届江西农机展参展品牌近200家,观展人数超2万人次,线上参与人数超153万人次,意向成交各类农机器具及关键配件约9100台(套),意向总金额约3.8亿元。

“我们这次带来了自动化育秧设备,瞄准的就是江西对机械化育秧短板的重视。”来自安徽的天德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公司副总裁王耀表示,江西在今年年初提出,力争早稻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机械化育秧中心,每个县至少有1个万亩机械化育秧中心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这一政策让他察觉到全自动育秧设备在江西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我省将对高速插秧机、有序抛秧机等,按中央财政补贴额的30%进行累加补贴,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建设,力争今年全省新增插秧机3000台以上、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500个左右,单季育秧能力提升300万亩以上、机插秧能力提升250万亩以上。

填空白,从发力重点到辐射农业全产业

当前,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的发展不够平衡、不够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作为我省农业重点产业的茶叶和蔬菜,两大产业的机械化率均在30%左右,从而导致这两个产业的劳动力成本都超过50%,农业全产业机械化,是江西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空间,也势在必行。”省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吴罗发分析,目前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约200万亩,总产值超300亿元,但机械化生产集中在茶叶的加工环节,茶叶的种植、采摘等环节的农机使用尚处空白。蔬菜产业的情况,与之类似。

同时,作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吴罗发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引导我省农机装备产业补足短板。今年,他和他的团队,带着还沾着泥土的果蔬采摘播种一体机来到现场进行展示,吸引了大量农户围观。

针对问题所在,我省列出急需、需补短板的农机具清单,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推动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制、生产、推广一批适宜江西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而这也是江西省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省农业农村厅厅属院校的江西农业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从2018年开始,就把科研目光锁定在丘陵地带的小田块上,以小型多功能田园管理机作为主要产品,专攻薯类、山茶果园等领域农机研发。目前,最新研制的3TG-Q-5.4机型,自去年8月在合作企业投产后,已经售出近800台。

不仅仅是蔬菜、茶业和薯类,记者还从会务组了解到,在今年的江西农机展上,参展农机装备涵盖水稻、油菜、果蔬、畜牧水产等农业全产业,覆盖了相关产业种、管、收、初加工等多个生产环节,品种达上千个。

优性能,数字智能倒逼装备产业升级

“今天带来的这款极飞P100 pro2023机型,在运载能力、收纳空间上都进行了大升级,我们每年都会推出1至2款新型无人机,性能也越来越优越了。”江西瑞凯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罗伟告诉记者,农业无人机随着数字产业的升级而不断更新换代,这对销售人员的专业要求也更高了。作为销售人员,基本上每月都要进行专业培训,不然就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作为全国首个编制省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的省份,江西一直致力于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据白皮书显示,2021年江西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86.06亿元,占一产增加值的比重达16.54%。

“我们合作社流转了耕地1200多亩,有各类农机10余台,这次来主要是看下农机新技术。”丰城市段潭乡海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邬海林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坦言,“面朝黄土背朝天”已成为过去,现在都讲求“慧”种田,如果没用过无人机飞防,都不好意思被称为大户了。

在现场,邬海林被一款农业病虫害防护智能化器械所吸引。

记者注意到,工作人员将一片患有水稻病虫害的叶片放入机器约1分钟后,码上慧农诊仪专家系统就出具了农作物病虫害诊断情况,并为农户推送专家防治方案。

“农民对智能化农机的需求,逐步从非刚性转变为刚性,而且要求好用、管用。”江西省亿发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李伟伟告诉记者,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农户对新农机的接受周期变短,公司也在近两年加快了对农业智慧软件和操作系统的研发力度。“原本的铁疙瘩都变聪明了,农机生产企业也要跟上潮流,否则将被市场淘汰。”李伟伟表示。

2023年,我省将因地制宜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农机装备推广和作业服务模式,引导农机装备企业不断提升制造能力,为农机关键技术产业化推广提供制造支撑。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耀文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