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即时:店下村来了外国留学生

1月13日,奉新县柳溪乡店下村,家家户户忙着打糍粑、做豆腐、炸丸子……几名不同肤色的年轻人,说着不同的语言,来到了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禾米蒸好啰。”在一棵树龄达700年的红豆杉树下,几名村民端来了一桶热气腾腾的大禾米饭。每年过了农历腊月十五,店下村的村民都要用大禾米、黄元柴制作客家美食——黄元米果。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天工开物》对制作这种美食使用的传统工具有所阐述。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黄元米果的制作技艺仍在奉新传承,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浸米、蒸糯米饭、打米果、做米果、储藏……来自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的6名宜春学院留学生来到店下村,参观体验黄元米果的制作技艺。

用黄元柴碱水浸泡过后,大禾米饭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格外诱人。趁着热乎劲儿,村民将米饭倒进石臼,拿起竹竿,一边捣插一边游转,一齐喊着“嘿呦!嘿哟!”

“Come on!”一名留学生激动地招呼着,同学们跃跃欲试,从村民手中接过竹竿,参与到打黄元米果的队伍中。尽管是第一次参与这种美食的制作,他们的动作做得有模有样。

糯米饭被捣烂成团,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围上来,与留学生一块揉米果团子。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香甜软糯的黄元米果摆满了桌面。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刘昕龙说:“黄元米果美味可口,中国的春节文化非常有趣。”

黄元米果刚做好,村里的老者又拿出了红纸、毛笔和墨水,邀请留学生一起写春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写春联和‘福’字,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宜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老师安旻介绍。

留学生们拿起毛笔,学着村民的样子书写起来。留学生鲁笛雅将自己写好的春联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兴奋地说:“回去后,我要将春联贴在学校宿舍的门口,过一个地道的中国年。”

赏乡村美景,品客家美食,感受风土人情……第一次走进中国乡村的坦桑尼亚留学生娜娜告诉记者:“中国的乡村道路平整,房屋整齐,环境优美,村民友好,我很喜欢中国。”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海斌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