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日报丨“我有责任书写乡村”


(资料图)

江西日报记者黄锦军

散文集《回乡记》荣获鲁迅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时,作者曾清生正在吉水县父母家中休公休假。8月26日上午他返回南昌接受记者采访。

曾清生,笔名江子,今年51岁,18岁开始写作,至今已30多年。他说:“我在乡村长大,从乡村中学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乡村小学教书,之后又到县委机关工作,主要面对的工作也与乡村有关。后来调入吉安、南昌工作,我跟乡村的情感从未中断。家乡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眼里。乡村题材一直受到主流文坛关注,这次能获得鲁迅文学奖,对我是一种鼓励,也是中国文坛对江西文学发展的关注和对江西散文创作的肯定。”

曾清生介绍《回乡记》的创作背景时说,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农民已经衰老,第二代农民正在老去,许多乡村文化逐渐凋零,这是让人忧虑的地方。但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乡村生态和交通变好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了,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普惠于乡村,处处可以看到政府帮扶的印记。农村的新楼房越来越多,他们的主人是在外赚了钱的农民。这说明那些从乡村离开的人,从来没有真正从乡村退场。乡愁依然坚韧,人与乡村的隐性关系依然强劲。观察与思考这些变化,就有了《回乡记》。

曾清生一再说,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书中的人物都有原型,且大多是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回乡记》收录15篇文章,分为“出走”“返回”“他乡”三个部分,共18.5万字,是曾清生2017年至2021年写成的。书中描述了走出家乡的乡人几经浮沉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作者和乡人在各个城市里打拼、成长、彷徨的群像故事;刻画了作者和乡人、各自的祖辈与后辈在城市与乡土之间徘徊、周折与踌躇的复杂心绪与生命历程。

《回乡记》的出版,引发了较大反响,也唤起人们对于故乡的凝视与忧思。评论界认为它不仅是一部中国乡村人物志,也是一部中国乡村信史。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说,乡愁是人世间宝贵的情感,没有乡愁的世界是枯寂和落寞的,没有乡愁的人也没有温度,谁不对故乡怀有终生的眷恋呢?而因为认知不同,对乡愁表达的形态也会不同。读懂了《回乡记》这部书,就读懂了赣江、江西,也就读懂了江子。

作家蒋子龙认为,江子是一名以故乡为圣坛的精神信徒,一步一叩书写着他独特的“回乡记”,有着别样的气质与力量,诚实而又深刻地书写着近百年来中国乡村的消逝与生长、前世与今生。只有懂得乡村的人,才能懂中国——这正是江子对当代文学了不起的贡献。

曾清生说:“《回乡记》里,我把我的故乡下陇洲村乃至吉水县赣江以西区域作为创作空间,把乡村百年作为时间跨度。我努力记录和呈现这块土地的历史与现实,把她当作中国的一部分,或者说,她就是中国。今后我还将围绕乡村主题进行创作。因为我是纯种的乡村后裔,我熟悉乡村生活,我有责任书写乡村。”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