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要闻】守护绿水青山 拥抱金山银山

白云生处,靖安人家,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梦:守护绿水青山,拥抱金山银山。仲夏,记者来到九岭山脉腹地靖安,走进那一方山水间,寻找“两山”转化的答案。

厚实的“家底”

那一方山水,青翠而迷人。


【资料图】

开门见山,推窗见绿,靖安的山山水水,是那样的清秀隽永。这个赣西北的山区小县,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两张“国字号”名片。

“靖安可供栽树的地方不多。”见到记者,县林业局林业服务中心主任章毅璟娓娓道来。高达84.1%的森林覆盖率,面积达118.8万亩的各类保护区,要想在靖安找一处荒地种树,还真是有点难。

“靖安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干,毫不动摇保护生态,推进‘两山’转化、‘三产’融合。”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如是说。

项目要入园,先过环保关。靖安的定力很足,婉拒了数十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放弃了数百亿元的投资。靖安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园区落户的企业中没有一家化工企业,而“大健康”企业则有22家。

山是依靠,水是灵魂,靖安爱绿护绿的意志坚定不移。2005年,靖安县在全省率先实行全域禁伐天然阔叶林,山林更茂密,河水更清澈了。目前,全县有63.91万亩生态公益林,已建成乡村森林公园8个,在建的有4个,每个乡镇都将有一个乡村森林公园。

5000多棵古树挂牌保护,有了“树保姆”;“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推动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形成合力,保护自然生态;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让靖安的山更加绚丽多彩、风光旖旎。

路一通,两边绿。靖安在宜春首推政府主导、分段管理的“路长制”,近200公里的生态公路连接大山里的美景,串珠成链,风景醉人。

活跃的“微旅游”

那一方山水,灵秀而动人。

“绿水青山”型资源环境要素,如何向“金山银山”型资产转化?这是靖安推进“两山”转化的新思考,考验的是执政能力,比拼的是发展理念,更需要活跃的实践创新。

城郊的雷公尖,虽没有奇山秀峰,却也非同凡响。雷公尖乡在家门口发展“微旅游”,鹤栖谷高空玻璃栈道、高空漂流,惊险刺激;万花谷依山而建,秀美灵气。万花谷里打造的网红景点,成为靖安的热门打卡地,高峰时每天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

“几年前,雷公尖没有一个景点,也没有一家民宿;现在有万花谷、鹤栖谷,还有梅缘、养心谷等4家民宿,成了有名的旅游地。”雷公尖乡宣传委员王年花说。

仲夏渐热,靖安避暑游快速升温,各地民宿预订火爆。三爪仑的大野山居民宿100间客房已是一房难求,避暑游客络绎不绝。官庄、三爪仑、璪都……在靖安的深山里,一个个民宿村落,如繁星点点,令都市人向往。目前,全县有700余家民宿接待点、3万多张床位,小民宿做成了富民大产业。去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4亿元。

美丽的图景

那一方山水,流金又淌银。

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好山水的滋养、好生态的转化,活跃而生动,正在不断为靖安赋能。

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点。在突破白茶人工扦插技术难题后,该县通过政策扶持壮大白茶产业,“靖安白茶”成为全省白化茶第一区域公用品牌,品牌评估价值达14亿元。全县茶叶种植面积5.39万亩,今年白茶产值达2.2亿元,已成为“两山”转化的高附加值产品。

靖安准备用3年时间壮大白茶产业规模,在县城建茶叶交易中心,在仁首镇新建融茶叶标准化加工、产品销售、茶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加工中心,促进茶旅融合、茶农增收,加速乡村振兴。

虎啸峡景区、云水自然界、东白源生态养生谷、南昌交通学院靖安校区和南大一附院健康城,一个又一个文旅康养好项目落地生根;

中源避暑小镇、宝峰禅韵小镇、三爪仑知青小镇,水口青山村、璪都港背村、高湖西头村,一个个特色小镇、一处处秀美乡村点缀在一方山水间。

用好生态优势,盘活生态资源,靖安组建乡投公司,打包生态资源,构建“两山”转化平台,让更多资金注入乡村振兴。6月20日,璪都镇港背村板石洲头至后塅大桥河道水域经营权(使用权)完成首笔交易。

旅游公路、游客中心、特色小镇、康养综合体……靖安发挥好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民间投资280亿元,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山更青、水更绿、人更美……“两山”转化的靖安实践,气象万千。

江西日报记者 胡勇飞 邹海斌

关键词: 绿水青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