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水性的

□ 江子

散文是水性的。或者说,散文是液态的。

它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物赋形,在河流里,它是河水,在小溪里,它是溪水,在大海里,它就是大海。当然,在水瓢里,它就是一瓢之饮。

它是无色的,当然也可以说它有无穷的颜色:在大海里它是蓝色的,在池塘里是白色的,在春天的河流中它是浑浊的。

——这就是散文没有理论的重要原因。一个液态的东西,你能用什么框框来框住它呢。任何要描述它的理论都可能是失败的。

这就是散文的妙处:没有形状,它就可能是任何形状。你不能说明白它是什么,那它就有可能就是一切,乃至是世界本身。

散文是水性的,那就意味着,它是包容的。

它倒映蓝天、月亮和村庄,接纳雨雪和冰雹。它随风而舞,它泥沙俱下。一场大雨,就可以把一切都带走——包括老人的棺木,新婚的床榻,旅人的鞋子,酒鬼的酒瓶,彩色的婴儿车……

那有什么不可以写的?山川地理,乡村童年,伦理亲情,历史文化,异乡他乡,现实梦幻,器形物理,红橙黄绿青蓝紫,柴米油盐酱醋茶,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散文的。

有什么形式不可以用于散文?包括摇滚的节奏,美术的色彩,电影的蒙太奇,小说的叙事,诗歌的语言张力,摄影的光影。学习芭蕾舞,让文字踮起脚尖……

散文是水性的。这就意味着,它是动态的。

没有什么能关住水——水有一双闲不住的软足,流动是它的本性。

散文要动起来——谁有一颗江河万里的心,谁就最可能得到散文的真谛。

让散文动起来。让它晕染,洇散,让它动荡,咆哮。让它排山倒海。它在高山必为瀑布,在地底必怀着喷泉的觊觎之心。

坐在家里找散文肯定是不对的。好的散文在旷野,在山川、河流、田地、巷落、古战场、老民居,在昨日回不去的故乡和明日不可知的旅途。写好散文要知行合一。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在天地之间、时间深处找散文。要在瞬息万变的光影中找散文。要在连绵不尽的思绪里找散文。要勇于火中取栗,雪中寻梅。

我喜欢出门找散文。在浙江建德市,我了解到有着休憩小亭的严州府衙后花园,竟然是山东淄博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印刷现场;江西大余的梅关古道,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根重要的装订线;浙西南一个叫安岱后的小村庄,是粟裕带着几百名残兵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据地;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内的古船博物馆里,我仿佛听到了一小片被一条古船的残骸囚禁的宋朝的海的咆哮、呜咽……

散文中一定要有一张脸——水可为镜子,要照见写作者的脸。

也就是说,写作者的脸要映照在散文中。

阴郁的、爽朗的、颓废的、沉思的、老于世故的、鹤发童颜的脸。青年的、中年的、老年的脸。

一个人的行迹、经历、思想、品行、修为、认知甚至职业都在一张脸上。张飞肯定是豹头环眼胡须纵横的。佩索阿肯定是眉头紧锁的。诸葛亮肯定是仙风道骨的。

一个傻子,只会有一张五官散开、没有内容、表情单一的脸。

一个偏执的人,一定会有一张僵硬的脸。

没有这张脸的映照,水依然只是水,不可能是散文。

没有写作者在场的散文,是无效的——或者说,散文,就是呈现散文写作者的性情、认知、命运,并由它出发,抵达更远。

所以,散文是有命数的:鲁迅的散文,藏着一张表情坚毅的脸;沈从文的散文,藏着一张赤子的脸;汪曾祺的散文,藏着一张中国南方士大夫的脸;史铁生的散文,藏着的是一张病人的游走于生死之间的脸;张承志的散文,藏着一张圣徒的脸……

让水成为散文。让你成为散文的心。是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散文。写散文就是写自己——呈现一个丰富的、立体的自己。

要把散文写好,首先要把那张水中的脸修好。要写出不油腻、不淫邪、不轻狂的散文,首先必须要有一张不油腻、不淫邪、不轻狂的脸。要写出《金石录后序》,必须有一张经历丧夫、战乱等变故,颠沛流离伤痕累累不肯释怀的脸;要写出《湖心亭看雪》,必须有一张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脸。

在《青花帝国》中,我的人设是赤子和书生。是赤子,就把景德镇当做自己的人文故乡——哪个中国人不是景德镇的瓷器陪着长大的?是书生,就有一颗对美的倾慕之心,对历史的景仰之心。

在《田园将芜》和《回乡记》里,我有一张纯种的乡村后裔的脸——并且是中年的世事洞达的脸……

散文是水性的,就意味着它是有力的。

水排山倒海。水滴水穿石。水造成管涌和溃坝。水形成洪峰与波涛。水无坚不摧,无所不在。水堆聚为峰,摇荡为谷。水有耐心,一次次地向堤岸发起冲锋。谁能给水镣铐?谁敢吹牛说自己拘留了水?

所以,要在散文中植入力量,或者,让散文自己长出力量。

写出人性之光,写出智慧之果,写出精神的探险记,写出人类的苦难与希冀,写出对时代的新的发现,写出立场,写出风骨,写出真善美——真实、良善、美好当然是最有力量的。

不要给自己的文字戴上镣铐。不要让散文削足适履。散文,是自由的。

不要让散文露出虚浮阿谀之相。一旦虚浮阿谀,散文就软塌了。

我一次次地让我的文字呈现出力道:通过修辞与思想。我一再地强调我的文字的真实。在最近出版的《回乡记》里,我一再地按住我的抒情与矫饰的冲动,保持着记录者的客观与中立。因为我知道,客观的事实就有着强大的冲击力,中立更容易让力量完美释放……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