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专家“组团式”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资料图】

“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让商品鱼上市时间大大提前,可以打破南方苗种产地的限制,填补市场上7到9月高价时缺鱼的短板……”8月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特聘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胜杰在贺兰县指导加州鲈鱼反季节繁育工作时说道。

李胜杰并不是第一个走进贺兰的高精尖缺人才,近年来,贺兰县探索开展专家人才“组团式”帮扶新模式,针对乡村资源、技术、人才等短板,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创新帮扶方式,让一批批专家走村入户,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李胜杰(右二)在贺兰县指导加州鲈鱼反季节繁育工作。

今年6月,上海海洋大学成文旭、邹钧、高建忠、宋增福等专家教授来到贺兰县,与悦海农牧对草鱼品牌化建设、人才引进、科研转化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微生态制剂、新型饲料的开发、病害防治、生态养殖与修复和盐碱地水域利用等工作。7月,宁夏大学教授张黎在红旗村现场传授切花多头菊高效种植技术,推广花色艳丽、抗病抗逆性强、适宜贺兰县气候条件及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贺兰县分类建立《贺兰县农村实用人才库》《贺兰县在外乡土人才信息库》,引育青年返乡人才105名,通过搭建“人才+产业”平台,争取235万元大力实施21个“导师帮带”乡村振兴凝聚计划和“人才小高地”项目。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先后引进清华大学教授段云岭、“土专家”董洪才等水产、种植领域专家为企业、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并引育了一支以53名高精尖缺人才、42名学术技术带头人、30名创新型大学生、15名高素质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中坚力量。及时兑现人才生活补贴、培养经费,探索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等模式,解决人才住房难题,确保让人才留得下、待得住、干得好。

宁夏大学教授张黎(右一)现场传授切花多头菊高效种植技术。

与此同时,贺兰县组建了由146人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在枸杞深加工、水产养殖、食用菌、设施园艺等方面开展科技项目,累计投入2227万元资金,引进30余个专家团队与企业深入合作,惠及企业75家。为了深入推进东西部合作机制,先后促进多家企业与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60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对接产学研项目100余个,推广农业新技术50余项,试验示范新品种100余个,登记科技成果42项。百瑞源、塞尚乳业、大北农等企业通过“平台+团队”“项目+人才”“成果+人才”等方式,为全区枸杞、奶产业、绿色食品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

此外,为了对症下药“强医疗”,贺兰县建立村医“县聘乡管,乡管村用”工作机制,实施千名医师下基层,落实“凡晋必下”政策措施,先后选派38名专业技术人员进乡镇、村(社区)卫生机构进行为期一年的下基层脱产服务,开展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帮扶活动,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累计教育培训医学项目49项19604人次,覆盖县乡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与悦海农牧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

在教育方面,贺兰县完善中小学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等量流动长效机制,组织交流轮岗教师83名,跨校竞聘聘用教师63名。组织实施乡村教师走教工作,以城乡结对帮扶为切入点,抓实“以老带新”骨干教师培青工作,通过讲示范课、精品课“送教下乡”等活动,加强城乡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教研交流,实现资源互享。全县教育系统2200余名干部和教职工走进乡村社区,深入16700余户家庭,了解民情、传递爱心、查找问题、破解难题。(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若英/文 图片由贺兰县委组织部提供)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