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信号,六个“关键词”看产业强滇!

拼开局,抢速度。2023年过半,6月15日,云南省召开推进强省建设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推进产业强省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在这个盛夏时节,释放出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强烈信号。

早在2022年11月22日,云南省就重磅提出一份“路线图”: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奋力赶超,后来居上,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重点聚焦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着力挖掘发展潜能,提升发展水平。


【资料图】

从“3815”看云南发展的决心,从产业强省建设看云南发展的信心,一直以来,云岭大地处处涌动着谋发展、比实干、争先进的滚滚热潮,激荡着全省上下产业强省建设的坚定信心和澎湃动力。本次发布会聚焦六个产业发展“关键词”,看云南产业发展取得的阶段性积极成效。

关键词一:产业提质增效

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28954.2亿元、增长4.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实现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8∶36.2∶50,第二产业占比较2021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今年1至5月,全省产业投资增长23.4%、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7.2%,保持了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

高原特色农业量效齐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1,建成世界最大鲜切花产区,茶叶、天然橡胶、核桃等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蔬菜、水果、蔗糖、牛羊、生猪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工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5%左右,烟草、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稳定发展,绿色铝产业链延伸持续深入、集群发展积厚成势,硅光伏全产业链在云南基本形成,电子行业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用1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去年产值达319亿元、翻了两番。

服务业顶压奋进、恢复发展加快。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强省,持续擦亮云南旅游“金字招牌”,今年1至5月,全省接待游客4.5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71.26亿元;“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35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6亿元,分别增长190.8%、193.7%,是2019年“五一”的2.3倍。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南博会、旅交会等展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关键词二:经营主体量质齐升

对标世界一流营商环境,云南“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抓发展必须抓经营主体”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颁布《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若干措施,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印发实施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方案,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各地各部门转作风、提效能,持续擦亮效率、服务、诚信“三大营商环境品牌”,全省加快形成上下贯通、部门协同、工作联动的改革“一盘棋”格局。“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52%、全程网办率达76.06%,便利化、人性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日均“出生”经营主体2882个,省级用地审批时限缩短50%,环评、能评审批时限压缩均超过60%,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企业在滇投资兴业信心不断增强。

截至2023年5月底,全省经营主体达529万户、增长21.58%、较去年底净增37.97万户,其中,实有“四上”企业19992户、同比增长17.5%、较去年底净增1668户,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历史性突破50%、达到51.8%,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最直接证明。

关键词三: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提效……一场“绿色”的春潮在云岭涌动。云南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全省产业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绿色发展呈现“新格局”。

农业领域绿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绿色有机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绿色云品”矩阵逐步形成,全省有机农产品有效证书数和获证经营主体数持续保持全国第1,赏云花、喝云茶、品云咖、吃云果,成为一种国内消费新时尚。

绿色能源第一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水电建设稳步推进,总装机世界第二、单机规模100万千瓦全球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全面建成。新能源开发提速换挡,全省电力装机突破1.1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6.7%,绿色能源年发电量占总发电量90%,居全国首位、世界前列。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新增并网新能源装机559万千瓦,为2022年全年148.5万千瓦的3.7倍。

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园区、零碳园区。2022年以来,共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3家,其中国家级32家,绿色园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30种。

关键词四:激活创新驱动力

创新驱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云南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深化科技改革提升创新效能。制定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云南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创新生态,全省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2022年,云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排19位、提升2位,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支撑。

聚焦重点领域推进科技创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发展。2022年,新材料、绿色能源、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40余项,研发生物医药新品种9个,获批上市新药6个,银铜镍系电接触材料、铂基超高温合金材料、半导体用高纯材料等多项技术实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和人才引培使用取得积极进展。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重点实验室124个,省技术创新中心5个,省工程技术中心123个。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523家、增长25%,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数、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

关键词五:数字化赋“新”能

“数字+农业”“数字+制造业”“数字+服务业”……云南坚持应用导向,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升级转型按下“快进键”。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同比增长52.6%。

数字农业取得积极进展。建成云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9个,数字农业优秀应用平台10个,114个县列入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07亿元,同比增长13%。

制造业数字化成效显现。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落地玉溪,培育认定烟草、钢铁冶金、化工、锡冶金、新能源车运营服务5个行业平台。2022年,全省15个项目、案例成功入选国家两化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相关试点示范,华能元谋物贸5G+智慧光伏电站项目、华能糯扎渡5G+智能水电厂项目纳入国家能源领域优秀案例。

服务业领域数字化应用不断深化。130家景区实现刷脸或扫码快速入园,135家景区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并验收达标,磨憨智慧口岸试点等物流新基建项目加快实施。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成运营,数字资源整合共享取得实效,截至2023年6月11日,累计发布融资需求145.23亿元,解决企业需求67.34亿元。

关键词六:扩大开放显活力

从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制定出台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有效构建高位推动、上下协同的政策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支持瑞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措施和河口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深度对接RCEP,加强与成员国务实合作,云南省与RCEP成员国实现服务贸易全覆盖。

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持续扩大。创新开展昆明全面托管磨憨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嵌入全球发展。中老铁路自通车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超1600万人次、货物超2100万吨,跨境运输货物突破430万吨,国际旅客列车开行首月跨境旅客破万、目前已超2.3万人,辐射老挝、泰国、缅甸等13个国家,货物品类超2000种,有力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及经贸往来,“黄金大通道”效益凸显。

开放平台载体作用不断加强。大力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推进跨境贸易、跨境产能、跨境物流。全力发展口岸经济,全年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排名全国第2位、第3位。今年1至5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增长309.8%;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872.9万吨、增长52.6%,口岸进出口货值实现134.3亿美元、增长16.9%。

欣欣向荣结硕果,朝气蓬勃焕生机。“产业兴”的号角吹响以来,云岭大地拼韧劲、比效率,拿出决心勇气和硬招实招,推动形成产业发展的“聚合力”,掀起实干热潮,汇集澎湃动能,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全省上下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在“五个聚焦、五个着力”上下功夫,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协调性,接续实施好产业强省系列三年行动。高质量做好项目工作,大力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扎实做好工业拓展转型升级、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旅游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际化进程,增强发展新动能新活力。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云南网记者 张琦敏 杨萍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