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报: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做好防护 远离手足口病

入夏以来,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的手足口病病例有所增加。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提醒,家长应掌握防护技能,保护宝宝不被手足口病侵袭。


【资料图】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科长丰建国介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市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9-10月是次高峰期。目前我市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  

手足口病以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通常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极少数患儿的病情会迅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据丰建国介绍,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30多种血清型,其中EV-A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最为常见致病血清型有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A组肠道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1型(EV-A71)。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V-A71)的阳性率逐步下降,而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逐渐成为主流。

学校及托幼机构需注意四点

丰建国表示,学校和托幼机构容易发生疫情,要注意落实晨检制度、管理病例、做好清洁消毒、加强健康宣教。  

有疫情发生时,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增加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及时发现病例。发现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儿童,要尽快通知家长。病例异常增多时,要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儿童在患病期间要停课,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才能够返回学校上课。丰建国提醒:“托幼机构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  

学校及托幼机构各类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要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用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尤其是患病儿童所用物品要立即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不适合消毒剂擦拭的物品(如书本)可在阳光下进行暴晒消毒。在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应增加消毒频次。在园内、校内午睡的学生应该有独立的卧铺,卧具独立存放。如果有配备校车,要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校车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学校及托幼机构需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每日督促和教育学生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教育小朋友不要与其他伙伴共用餐饮具及毛巾等物品。有疫情发生时,尤其要叮嘱不要互相分享食物。

五大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丰建国提醒家长,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勤观察、种疫苗,个人及家庭做好预防五大习惯,可有效防止“病从口入”。  

孩子在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后都需要洗手。家庭成员在接触宝宝前、更换尿布时、处理粪便后都需要洗手。洗手使用流动的清水,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搓洗20秒。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用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酒精对肠道病毒无效。  

手足口病流行期,应留心观察幼儿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早晚监测有无发热情况。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嘱进行治疗。

丰建国提醒,我国已有疫苗,其作用是预防EV-A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所以越早接种越好。“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的儿童,接种2剂,至少间隔4周,为了能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建议孩子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丰建国介绍道。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