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焦虑,就别太关注“别人家孩子”

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临近寒假,部分家长又开始不淡定了。这几天,家长微信群里炸开了锅:后杯赛时代,寒假培训报哪些班好?建微信群本是为了方便师生、家长沟通,可到底怎样的微信群、朋友圈让家长放不下手机,整天莫名焦虑。

鸡血家长群助推焦虑

最近,虹口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强强的妈妈坐立不安,自从加入一个牛娃家长微信群后,这位妈妈晚上失眠了。在自己学校班级里,强强各方面表现不错,成绩稳居中上,但进入牛娃家长微信群后,妈妈发现,自己孩子比别人差距不小。群里一位二年级鸡血家长说,每天帮孩子补习到22时; 还有家长已经为孩子排满寒假培训班……还有一年多就要小升初的强强妈担心:自家娃还是个熊孩子。

记者调查发现,在学校班级家长微信群之外,还有更易引发焦虑的牛娃家长群。这些微信群,往往需要家长先向群主报出学生所在学校、年级等信息,才可被批准进入。有的群,不是一般孩子家长都能进,必须报名参加过某次机构组织的考试,或曾在某类竞赛中获得过等级证书。牛娃家长、鸡血妈妈,对子女期望不低,挤爆微信群,难免更焦虑。

不过,在这样两三百人的大群里,群员无需实名认证,冒充家长的“托儿”推波助澜,一会儿推荐培训班,一会儿推销教辅书,加剧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一位家长坦言,微信群让人既爱又恨——很想退出,但又不能,否则意味着主动放弃孩子前程。

家长比较心理在作祟

一位理科见长的高学历爸爸在朋友圈晒出一道难解的奥数题,另一位家长顿时心生内疚:人家爸爸是高材生,孩子本身遗传基因就好,还在补数学,我怎么能闲着?双休日,一位等候在某教学机构外的陪读妈妈在朋友圈发送照片——一杯咖啡,并附上一段文字说明“陪读的日子里”,其他家长立刻不安了:我们家娃双休日在打球,是不是报的培训班太少了?

让孩子寒暑假参加海外夏令营、冬令营,乃至出国留学游学等,各种与孩子相关的事,年轻家长都热衷发朋友圈。在比较心理,甚至攀比心态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担忧:别人家为孩子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怎么可以输在起跑线上?微信群、朋友圈由此成了焦虑群、烦恼圈。

去年,静安区、浦东新区教育局曾针对班级家长微信群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在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提出具体规定,如:杜绝群内通报点名、批评学生、公布成绩或排名,杜绝拉票、红包、集赞等。长宁区绿苑小学连续3年开展“玩转地球”课程,鼓励家长带孩子行走学习,在微信朋友圈展示的不只是旅游照片,更包括沿途中感悟的点滴成长。校长王晶说,作为家长,首先要用好微信,可以在朋友圈经常发布孩子的进步,如:在攀岩中练了胆子、参加志愿活动、在养老院帮助老人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最忌横向比较

闵行中学校长、市特级教师何美龙认为,“不输”的心态是当下家长最主要的心理症结。如何打开家长焦虑的心结?首先要纠正心态,不要太关注“别人家孩子”学了什么、有什么特长,关键要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个性发展,健康、阳光、快乐地成长。“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孩子和家长尽力了,幸福就在平常日子里。

家长并非只是陪伴孩子升学,眼光要放长远,不能仅仅“微观育儿”,只看孩子短期发展。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市特级校长张悦颖说,学校里有个男孩养花养得非常好,就给了“护花使者”的奖励。养花要坚持浇水、施肥、晒太阳,需要有爱心、耐心,在琐碎的小事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未来道路才能走得长远。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注重孩子的纵向进步,不能只进行横向比较。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横向比较。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身规律,发现兴趣和特长,在自己身上找到进步。健康、良好的微信家长群、朋友圈氛围,既有小伙伴之间的适度比较,又能促进大家共同进步,还需要靠社会、学校、家长、机构等共同营造。

关键词: 孩子 教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