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1月8日,山东春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春光集团”)正式挂牌新三板。5个月后,其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在完成首轮问询回复后,因财务资料过期,上市进程于9月30日被中止。 春光集团为控股型公司,旗下四家全资子公司分别经营产业链上下游的四个业务板块,形成了“磁粉-磁心-电子元器件-电源”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布局。其中一家子公司在报告期前一年收购了关联方的类似业务,增加公司产能。本次IPO,春光集团拟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大产能,但募投项目的建设规模较环评报告表有所缩减;另外,公开资料所披露的期末员工人数存在差异。 非直接收购关联方 2002年3月,临沂春光磁业有限公司(下称“临沂春光”)成立,主营软磁铁氧体磁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春光集团全资子公司山东春光磁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春光磁电”)从事同类业务。 同时,临沂春光与春光集团还曾经存在关联。据招股书,春光集团有6名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曾在临沂春光任职。根据临沂春光2020年度工商年报,前述6人中的5人合计持有临沂春光34.6748%的股权。 该年度,临沂春光共有36名股东。其中,第一大股东为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凤股份”),持股比例34.6035%;春光集团实控人韩卫东对其持股19.7622%;春光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董事兼总经理宋兴连亦对其持股10.6996%。此外,据企查查,韩卫东、宋兴连在临沂春光任职期间,曾作为发明人参与了多项专利申请。 2021年5月,韩卫东收购了银凤股份所持有临沂春光的全部股权,交易价格以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每股净资产为依据,确定为4.31元/注册资本。据此计算,临沂春光当时的净资产为3,469.92万元。 两个月后,春光磁电收购了临沂春光的主要经营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设备、存货、土地使用权等,资产转让价格(不含税)确认为5,576.26万元。该价格包括评估基准日(2021年5月31日)的资产评估净值3,796.95万元,以及过渡期间(2021年6月1日至7月15日)因业务正常开展导致存货、设备增加的金额1,779.31万元。 资产收购完成后,韩卫东与宋兴连进一步整合了临沂春光的股权。据2021年度工商年报,二人最终分别持有临沂春光85.34%、14.66%的股权。2022年11月,临沂春光注销。 春光集团在新三板挂牌的首轮问询回复中解释,临沂春光未直接向春光磁电转让资产的原因包括:银凤股份希望聚焦主业并快速回笼资金;当时临沂春光全体股东尚未就资产出售达成一致;以及韩卫东收购临沂春光控制权前,春光集团全体股东对是否收购及收购方式亦未形成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银凤股份与春光集团也曾经存在关联关系。 银凤股份成立于1994年6月,2001年8月前曾用名为“山东春光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日用陶瓷的生产与销售。春光集团董事、子公司总经理助理靳绍样,曾于2000年1月至2021年7月历任银凤股份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董事兼总经理。 两募投项目规模缩减 无论是新三板还是本次创业板IPO,春光集团均聘请中金公司为保荐机构、致同会所为审计机构。创业板申报报告期与新三板报告期均覆盖2022年度、2023年度,但在2023年末研发人员与销售人员数量的披露上存在不一致。 新三板首轮问询回复显示,2022年、2023年年末,公司的研发人员分别为91人、102人,由此计算的人均薪酬分别为10.83万元、11.05万元;销售人员分别为46人、47人,由此计算的人均薪酬分别为11.98万元、14.08万元。 而创业板问询回复中,相同期末的研发人员分别为91人、93人,相应人均薪酬分别为10.41万元、10.44万元;销售人员人别为46人、48人,对应的人均薪酬分别为11.98万元、13.79万元。 春光集团本次IPO拟募集资金7.51亿元,分别用于智慧电源磁电材料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智慧电源磁电材料项目与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均于2023年取得环评批复。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日期为2023年11月)显示,项目总投资为9,688.80万元,主要建设1栋研发车间和1栋研发办公楼等,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0吨磁电高频软磁铁氧体电子元器件材料、600吨电源适配器配件的产能。 (图片截自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然而招股书披露,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为支撑性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为6,733.09万元,用于新建研发车间及研发办公楼,旨在提高公司的产品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从总投资额与产能目标来看,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有所缩减。 智慧电源磁电材料项目也存在类似情况,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日期为2023年11月)显示,该项目总投资81,200万元,预计形成年产7.50万吨磁粉、1.57万吨磁芯、1,751万个电源产品的产能。 (图片截自智慧电源磁电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而根据春光集团新三板第二轮问询回复(签署日期为2024年12月),智慧电源磁电材料项目的投资总额为49,877.82万元,预计形成年产7.50万吨磁粉、1,751万个电源产品的产能。相较于环境影响报告表,投资额减少31,322.18万元、磁芯产能减少1.57万吨。 再来看招股书(签署日期为2025年6月)的披露情况,智慧电源磁电材料项目总投资额为58,438.01万元,具体包括建设投资49,854.8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580.82万元;建成后形成年产7.50万吨磁粉、320万个电源产品的产能。 相较于新三板第二轮问询回复,项目的总投资额又增加了8,560.19万元,但电源产品的年产能减少了1,431万个。 而增加的8,560.19万元与铺底流动资金金额相近,加上补充流动资金的9,900.00万元,合计18,460.19万元。结合公司应收账款和现金流状况,或可理解其补充流动资金的意图。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春光集团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期末余额由4.86亿元涨至5.57亿元,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由3.78降低至3.4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逐年下降,分别为8,010.28万元、3,136.94万元、2,864.92万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春光集团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472.00万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该利润分配已实施完毕。 另外,电源产品方案的产能调整或可从销售表现中窥见原因。 报告期内,春光集团的电源产能分别为90万个、100万个、160万个,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0.98%、79.52%、79.69%;各期销量分别为14.96万个、47.91万个、132.47万个,产销率分别为79.25%、60.26%、103.89%。 电源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较低,报告期内的收入分别为264.45万元、781.99万元、1,469.2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26%、0.85%、1.37%。同期,电源产品的销售单价也在逐年下滑,分别为17.68元/个、16.32元/个、11.09元/个。 且电源业务也尚未实现盈利。报告期各期的毛利分别为-127.24万元、-175.33万元、-113.93万元,毛利率分别为-48.11%、-22.42%、-7.75%。主营电源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海英特电源技术有限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为-981.16万元。 春光集团解释称,公司电源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而固定成本较高,毛利率为负,随着销售规模逐步提升,规模效应将带动毛利率提高。 实际上,除了主营磁粉的春光磁电盈利外,剩余的另外三家全资子公司最近一年的净利润也均为负值。其中,山东凯通电子有限公司(磁心业务)与临沂昱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元器件业务)2024年度净利润分别为-287.16万元、-454.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