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广结善缘、越来越顺,这些话尽量别说!

“你还吃肉,早晚遭报应!”

“诽谤三宝,小心下地狱!”


(资料图片)

生活中,常有善信这样“规劝”他人,认为修行人就应该有话直说,甚至对方已经不快,还认为我又没说错,都是为你好。

其发心和教理虽然无错,但这种“说直话”的方式非但不能引人行善,反而会令人心生反感,觉得学佛如此,不学也罢。

而要想起到规劝作用,还须向佛菩萨们学习“善巧度人”的方法。

善巧度化

■放下对立,融入大众

一日,佛陀和弟子们游化到某国附近,知悉该国国民以“造业率”极高著称,不论男女老少都广造诸恶,刚强难化。

面对这一情形,佛陀的五百位弟子认为自己已证得罗汉果位,教化对方应是手到擒来,便依次前往教化。

先抵达的是目犍连,他对大家说“如果不行善,还一直作恶,这罪业深不可测啊!”结果他被举国百姓骂回去了。

舍利弗听后,对目犍连说度化众生要有智慧,否则就会被侮辱,说完自己也动身前去。他对百姓们说应该持守清净的戒律,结果依旧挨了一顿骂。

随后迦叶与他的弟子们也依次被劝退。阿难看着屡战屡败的同修们,向佛陀感叹这些人非但不能接受教化,还诽谤这么多罗汉,当获重罪,虚空不容!

佛陀告诉他,在菩萨看来这罪算不了什么,便派文殊菩萨前往度化。

文殊菩萨到了以后,并没有急着讲法,而是随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喜好去赞叹:“贤者的行为真是大快人心啊!”

他还专程跑去国王前赞叹:某某很勇敢,某某很仁慈孝顺,某某非常有胆略……

大家听说后都欢喜不已,觉得文殊菩萨赞叹的恰到好处,引以为知己,纷纷前来供养,愿意听他的教言,而文殊菩萨便顺势引导大家来到佛前听法。

佛陀说法的四个原则

佛菩萨之所以能巧妙度众,是因为他们遵循着“四项基本原则”,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随其所欲,令生欢喜

要想大众能接受、认可佛法,第一步便是要让大众能够对三宝生起亲近、欢喜之心。

而如果像目犍连尊者一样因为学识比他人丰富,而生起自高自傲的心态,上来便用教义来约束他人,只会引起对立。

这就要求说法者像文殊菩萨一样从众生的利益出发,随顺对方的根机和意乐,从他们想听的内容开始,由浅入深逐渐说法,这与单纯的“拍马屁”是截然不同的。

■应机说法,令生善根

既然已经心生欢喜,接着便需要趁热打铁,宣说与其相应的修行、实践的方法,令他们生起正信,增长善根。

例如,对想要利济父母的人,教其诵《地藏经》;对想要开智慧者,教其诵文殊心咒;对心神烦乱者,教其念佛等。

■对症下药,断除诸恶

既已生善根,当针对其贪嗔痴等烦恼说相应法,令其断恶,如贪欲多者教以慈心,愚痴多者教以因缘观,如是施种种法药,除遣众生恶病。

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中也有开示相关方法: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善根成熟,说究竟法

最后,佛菩萨见众生机缘成熟,便可以说诸法实相,令其得悟圣道。

这就像是《金刚经》中著名的三段论“佛说......即非......是名......”,其中有一段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的身形像须弥山王一样,那么他的身形是不是很高大呢?”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山是高耸、险峻的象征,如果有人能像山一样,显然是非常高大的,所以佛陀为了大众便于理解,先肯定了这一认知,即须菩提代为承认的“是名大身”。

但“高低大小”这一概念并非山峰的客观数据,而是我们经由比较后所判断得出的,这种主观判断会随着参照物的变化而改变。

如华山对于佘山来说,是座“高山”,但对于珠峰就不能称其“高”,所以佛陀最后为了打破大众对“高低大小”这一概念的执著,借须菩提之口说“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综上,佛菩萨说法往往是循循善诱,依次从随众生乐欲,到生善、断恶、悟理逐级递进,并非一蹴而就直指他人弊端,善信弘法应以之为参照。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