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格桑花香气袭人,成排的胡杨、沙柳在风中起舞。正被大片“绿毯”覆盖的库布其沙漠,引发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点赞”。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10日组成上百名的考察团,对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的治理情况进行走访。尽管已是深秋季节,但外宾们所到之处,依然绿意无限。面对荒沙变“绿洲”的奇迹,外宾们在惊叹之余,纷纷拿出手机或照相机,记录下美好瞬间。
在一处沙漠种植区内,摩尔多瓦总统府农工业及公共管理事务总统顾问扬·佩尔尤顺手拿起一颗西瓜,示意同伴拍照。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扬·佩尔尤表示,很难相信在沙漠里还会生产出诸如西瓜、桃子之类的水果。
让这些外宾们颇感兴趣的是,中国治沙企业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上创造的“螺旋钻打孔”、“容器种植法”、“无人机植树技术”等种树方法。据记者目测,当日中午至少有百名外宾加入到种树行列。
来自非洲的一名外宾,为了纪念自己在库布其沙漠上的“成就”,还专门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种下了两棵沙柳,并用手机拍下照片。一名土耳其外宾则在工作人员的示范下,亲自在沙漠上做了大约10分钟的义务植树劳动。
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近30年来,通过中国政府与企业、农牧民的通力合作,已使得该片沙漠的三分之二披上了绿装,还出现了包括红顶鹤等百种绝迹多年的野生动植物,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库布其治沙的成功经验也被联合国称之为“库布其模式”。
由于治理有方,联合国在这里还设立了“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对库布其点赞的“老外”,并不仅限于今次参观的外宾们。
希腊前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曾表示,自己在中国看到了人类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奇迹。
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院主席沙法特·卡卡赫尔则表示,库布其模式是个奇迹,这个成功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意愿,中国政府愿意改善生态这是最主要的。
伊朗国家防治沙尘暴中心主任兹奥丁·肖伊认为,可以从库布其模式学习怎么治理荒漠化,尤其是公共部门怎么样和私营部门合作,怎么样鼓励这些私营部门参加项目治理。
当天午间,在外宾考察结束后召开的一场分享会上,中国治沙企业家王文彪表示,库布其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可复制的,发展模式是可推广的,技术创新是可借鉴的,能够给更多受到荒漠化困扰的国家和人民带来希望,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库布其的见闻带回你们的国家,我们愿意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和技术,甚至是错误和教训与你们分享。”王文彪在讲话结束时仍然不忘对这些外宾们宣传中国的治沙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