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老人”吴锦泉:一元一元积攒的爱

图为吴锦泉老人在家门口为邻居磨刀 记者李雨泽摄于2019年8月1日

左图为吴锦泉老人在家中将磨刀得来的收入记入账本 右图为吴锦泉老人磨完刀骑车回家

在冬日暖阳的浸染下,江苏南通近郊一片宁静祥和,伴着几声鸡鸣犬吠,几缕炊烟袅袅,“嚓、嚓嚓、嚓、嚓嚓……”6片铁片敲打的清脆声音传遍乡野。循声望去,只见一老汉骑着自行车,由远而近,逐渐看见了他的面容,看见了他的皱纹和白发,也看见了衣服上的尘土和油渍。

“磨刀老人”吴锦泉,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五星村人,今年已90岁高龄。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老人常年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至今捐献金额累计超过18万元。

熙熙攘攘的城市,有人为了名钻营,有人为了利奔波,但名与利于老人而言,似乎如过眼云烟。很多人不理解老人的坚守,认为老人这样磨刀实在过于操劳,于是劝他不要太过操劳,多多休息,给自己改善改善伙食,而面对大家的关心,老人往往只是微微一笑,“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就捐多少”,他总是这样回应大家的关心。多年的操劳在老人的脸上刻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他那始终如一的慈祥面容无不昭示着那底下深藏的踏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乐善好施的品质是深深刻在吴锦泉的家族基因里的。吴锦泉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从大到小一共育有6个孩子,除此之外,吴锦泉的父母还收养了三个弃婴,可谓古道热肠。父母的言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年幼的吴锦泉产生了深刻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他被传染了霍乱,多亏有邻居不远千里请来了医生,才捡回一条命,于是从那时起,吴锦泉暗自决定将这份沉重的恩情以帮助他人的方式传递下去,“一辈子,做好人、做好事”,吴锦泉已经坚持了40多年,他仍在路上。

1959年8月8日,吴锦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子,他清晰记得入党那天受到的教诲:“党号召我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就一直记在心里。”他告诉大家,“修车老人”胡汉生是他的引路人,每次他磨刀回家都会路过胡汉生的修车摊,两人一来一往发现志趣相投,于是成为好友。长期以来,他将胡汉生视为师父,以胡汉生为榜样,将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一元一元地积攒起来,然后大把大把地捐,他俩也被称为“南通慈善双雄”。

记者采访吴锦泉的时候,发现他家里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照片,有的是各种场合的领奖画面,有的是与各级领导的合影,而当人们问及老人的获奖感受,老人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让他感到高兴的不是自己得到了表彰,而是看到这种慷慨解囊的义举能够传递下去。

如今,胡汉生已经与世长辞。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捐款的行列,2011年吴锦泉倡导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今年八月份爱心社组织金秋捐资助学活动之时,吴锦泉突发胆囊结石住进了医院,术后,面对前来看望的村干部,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记挂着的却是他的捐助对象。他说:“我今天身上也没有钱,我答应那个硕士生的1000块钱,你们帮我先垫一下,等我好了,我再还给你们。”

当选“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时候,吴锦泉老人被问到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告诉我们:“捐款捐到90岁,活到老,磨刀到老,捐钱到老。”2019年12月8日,老人度过了他的90岁生日,而他的生活也并未发生改变。每天清晨,吴锦泉都会带着他的磨刀工具,骑上自行车出门,走街串巷,躬身打磨。

如今,老人依然住瓦房、烧土灶,布衣蔬食。每个月磨刀而得的两千多收入,吴锦泉自己只花三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人的行为带动了一群人,影响了一座城,汇聚着城市的正能量,传递着城市的炽热温度。(记者李雨泽 参与:徐昌铭)

关键词: 吴锦泉 磨刀老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