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海上丝路”交融 展示多面湾区

从媒体融合助力湾区声音,到多领域的多样交流合作,再到立足“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传播水平……在22日开幕的第三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上,海内外媒体代表与专家学者热议国际传播新貌热点及未来发展。

与会人士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海内外媒体加速融合创新,传播内容、领域与形式愈加多元,未来“海丝”传播将更上层楼。

媒体加速融合 湾区声音更强

粤港澳大湾区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之一,随着建设稳步推进,更多世界目光聚焦于此,通过新布局、新技术,国内外媒体加速融合,助力大湾区发出更强音。

9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及其新媒体平台开播上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成员胡邦胜介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会在广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广东总站,在深圳设立大湾区新闻采编中心,并与当地探索建立影视制作合作机制,在5G新媒体技术、4K超高清频道落地、4K/8K节目技术研发与超高清产业转化等方面深入合作。

“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正在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纽带,成为沿线主流媒体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遵循。”胡邦胜说。

海外媒体也开始投注更多精力到大湾区建设上。1981年创刊的《国际日报》主要面向美国、印尼客户,该报业集团董事长熊德龙说,近5年来,集团收购6家印刷厂,印有33家主流报纸,并与《洛杉矶时报》合作同步发行每周八个版面的中国专版,当前还与深圳企业合作短信直播,为海外了解中国及“一带一路”更多最新动态提供了更多渠道。

展示多面湾区 “海丝”内容愈丰

近年来,大湾区对外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媒体峰会、文化艺术节、企业展览等活动,在促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上发挥重要作用,有温度、有深度的大湾区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兼联合早报网中国主编韩咏红介绍,今年6月,他们与广东媒体人在2019年新加坡书展上共同举办新闻交流周,推介双方的数字经贸、美食、文化等等。最近报刊还推出了“思考中国”英文栏目,大湾区内普通人的故事是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论坛的配套活动,201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湾区行中,来自印度、菲律宾、柬埔寨等14个沿线国家的主流媒体记者,近一周时间探访深圳、江门、珠海等地。

马尔代夫国家电视台记者萨拉·法蒂玛第一次来到广东,便对这里的创新创业、传统文化印象深刻。法蒂玛认为,创业园发展和创新技术产品帮助广东高质量发展,其经验值得马尔代夫借鉴,回国后将向更多人展示广东改革开放的创新活力。

立足“一带一路” 传播内涵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更多媒体及专家希望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提升国际传播水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粤港澳三地传媒业看好传媒产业互补发展潜力。澳门凤凰天空出版社社长欧阳泽光希望,三地传媒资源共享,在传媒经营、业务培训、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加强交流,进一步打造全媒体合作平台。尤其聚焦于人,培育出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媒体看好大湾区和沿线潜藏的新闻富矿。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合作局局长瓦西里·普什克夫说,卫星通讯社在2017年就与广东当地媒体签订了合作协议,双边共享信息资源,这帮助不同国家的人民更加了解彼此,大湾区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放眼未来,韩咏红建议,中国政府、媒体更多主动“走出去”,借力与境外当地主流商界与媒体的合作,更多推介宏伟倡议与企业机遇、个人前途的关联,同时打造更多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品牌,提高在东南亚地区的认知度。(新华社记者丁乐、陆浩)

关键词: 海上丝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