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客商拥抱“丝路机遇”离中国市场更近了

商贾往来不断,繁华相望于道——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这番盛景,仍可见于今天的古都西安。5月11日至15日,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陕西西安闭幕。

来自25个国家的200多家境外客商云集古城,参加盛会。本报记者采访多名参展海外客商,听他们讲述丝博会及“一带一路”倡议带给他们的商机。

“我们离中国市场更近了”

“开展第一个上午,我就挣了2000多元人民币。感谢中国朋友邀请我们来参展。”在本届丝博会的主宾国展馆,柬埔寨商人塞特操着一口中文,笑吟吟地向本报记者“炫耀”他的“开门红”。说话间,又有不少中国顾客光顾他的展台,对充满异域风情的银器爱不释手。

塞特来自柬埔寨干拉省,在当地拥有一家手工艺品作坊,制作各式各样的银器。这几年,中国游客络绎不绝,他的生意十分红火。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丝博会,我觉得我们离中国市场更近了。”塞特说,听说柬埔寨是本届丝博会的主宾国之一,许多朋友嗅到商机,纷纷组团前来参会。

现场负责翻译的志愿者谢速文正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他告诉记者,2013年刚来中国时,他是该校招收的第一名柬埔寨学生。“现在,来华留学的柬埔寨青年越来越多,我们学校就有20多人”。

“这一切都归功于‘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会,让中柬两国在商贸、文化、旅游、教育等很多方面合作更加亲密。”谢速文说。

在本届丝博会开幕式上,柬埔寨副首相尹财利称中国为“最好的朋友”,认为两国应加深“钢铁一般的友谊”,继续共建“一带一路”。

这也是柬埔寨民众的心声。“明年,我还想来参加丝博会。”塞特说。谢速文即将迎来自己的毕业季,“之后,我愿意留在中国,做中柬交流的一座桥梁”。

“不久之后我们又会见面”

刺绣手包、掐丝银杯、烤瓷彩蛋……主宾国展馆另一侧,洋溢着浓郁俄罗斯风格的手工制品吸引不少顾客驻足。

“这些是全手工制作的。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到我们在圣彼得堡的总部看看。”弗洛娃·奥莉萨一边向两名中国顾客展示一只制作精美的烤瓷彩蛋,一边发出热情邀请。她是“俄罗斯近代文化遗产”项目的经理,致力于推介俄罗斯传统文化及手工艺品。

在弗洛娃·奥莉萨身边,两名俄罗斯手工艺大师德米特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和巴兰诺夫·菲力克萨维奇正小心翼翼地整理着展品,这些产品不少出自他们之手。

德米特里·弗拉基米洛维奇介绍,他们二人从事传统手艺均已超过25年,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中国的文化艺术非常伟大,我们希望借丝博会推广最经典的俄罗斯手工艺品,相互交流学习,打开中国市场”。

“这个展台是我们进入中国的第一步。”巴兰诺夫·菲力克萨维奇说,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俄文化交往如火如荼。接下来,他计划在中国各大博物馆策划更多展览,并在西安建立文化中心,教中国民众学习俄罗斯传统手工艺技术。“说不定,不久之后我们又会见面。”他对记者笑道。

“和更多客户建立了联系”

在距离西安不到1小时车程的渭南,刚开园的中国酵素城内,200多家韩国企业展示的1000多种商品让人眼花缭乱。这里是本届丝博会的一个分会场,在此举行的韩国特色商品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选购。

“去年,我参加了丝博会的咸阳分会场活动,和不少西安进口商建立了合作。”见到韩国商人全钟昊时,他正在展台前向一名女顾客细心介绍一款护肤品。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本届丝博会规模更大、环境更好、客户更多。

早在1994年,全钟昊就曾到中国留学,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中文。“毕业后,我回韩国工作了10多年。4年前,我又来中国工作,从事中韩进出口生意。”全钟昊的选择同样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

这次,在西安,全钟昊就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参加丝博会期间,他认识了一家波兰公司,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决定将西安作为货物中转地点,开展进出口贸易。

海外客商的到来,也为西安、渭南等中国内陆城市带来发展活力。“举办这样的国际展会,让世界关注渭南,这对于城市提升开放度、拔高产业定位,意义非凡。”中国酵素城产业发展办公室韩晓艳对本报记者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