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全力打造全产业链 带动上万农民奔向共同富裕

项目介绍: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特色浆果高品质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干燥的冬日,端起杯子抿上一口,唇齿间杨梅的鲜果味缠绵流转。

从田头到餐桌,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这种“鲜掉眉毛”的果汁只需6小时。“第三次拿到国家科技进步奖,离不开海通36年来坚持主业、坚持创新、坚持向技术要利润。”在海通食品集团科创生活馆,董事长陈龙海十分感慨。

数十年来,海通食品集团与江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联手,瞄准果蔬行业的“痛点”,为农民减负,实现共富共赢。

藏在“鲜”字里的乡愁

陈龙海是慈溪人。身处杨梅之乡,成立海通之初,陈龙海就瞄准了“浆果保鲜”。“1987年我们成立了杨梅研究所,探索杨梅保鲜技术,坚持至今。”陈龙海说。

年来,我国蓝莓、杨梅等特色浆果产业发展迅猛,年增速达30%,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比如杨梅,全国种植面积320万亩,主要集中在北纬30度一带,包括浙江、福建、湖南等地。每年的杨梅季,对梅农来说,让杨梅熟果尽快出手避免烂在树上,最为费神劳心。

然而,由于浆果采摘后贮藏保鲜难度大,损失率高达40%甚至50%,缺乏可应用的从采收到贮运加工的产地商品化配套技术,浆果加工产业发展面临严重掣肘。

如何解决这个痛点,让果农不犯愁,让产业发展上台阶?2011年以来,海通与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攻关“特色浆果高品质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海通研发团队负责人卢利群介绍,这十年双方合作开展了杨梅、草莓、绿花菜、毛豆等浆果和蔬菜的高品质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浆果原料热敏强、风味劣变,加工过程中高能耗、产出低等问题,海通以杨梅、蓝莓为原料,开展浆果高效低温制汁(浆)、防褐变控制、高效澄清、低温杀菌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集成创新高品质浆果浆、清汁和浊汁加工工艺,建成了1条年产5000吨的速冻浆果示范生产线。

今年6月,从白天到晚上,海通机器轰鸣,1000多公里以外的杨梅被马不停蹄地运来,然后上流水线,清洗、打浆、过滤、强制冷却,入低温储存库……

不久,2000多吨“最大程度保留风味”的杨梅汁陆续出现在全国各大餐饮店。

果蔬物流保鲜过程中,品质劣变、腐烂率和损耗率高以及物流冷链易“间断”等关键难题得到破解,完整的冷链物流包装技术,在海通实现产业化应用。

玩转“舌尖上的魔术”

产业痛点逐一破解,海通尝到了甜头。今年前9个月,海通销售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净利润达到1.16亿元。“对食品企业来说,净利率高才有钱去搞科研。”陈龙海说。

20年来,海通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个。目前主持或参与的《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及装备研发示范》《基于高效物理场均匀控制的果蔬组合干燥节能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两个项目均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海通与江南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湖北大学等20多所高校院所实现了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让海通变身为“舌尖上的魔术师”。

这几年,海通发挥超强创新力,进军冷冻调理食品领域。冷冻类的叉烧、炒饭、饺子让“美味更简单”。经过一年的技术攻关,“智慧炒饭”大数据生产线即将上市,引领传统餐饮业革命变化。

与此同时,海通依靠创新这个“金字招牌”,以国内餐饮连锁业品牌为主渠道,培育新增长点。目前已为国内外大型著名餐饮企业提供白桃、葡萄、柠檬、红石榴、西兰花、胡萝卜、玉米粒、毛豆仁等速冻果蔬,成为实至名归的肯德基“面饼大王”。

在陈龙海看来,国家科技大奖不但服务于企业,更将造福整个农业产业链。

利用浆果保鲜技术,解决杨梅采收冷链物流痛点;利用非热杀菌及低温急冻新技术,让草莓罐头20年畅销海外,农户亩均收入超6万元;利用果蔬干燥技术,让山东鲁花等10家全国行业龙头企业累计生产脱水新型果蔬10万吨,配套种植果蔬基地面积20万亩。

如今,小浆果的大梦想正照进现实。海通全力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已建立10万余亩多层次蔬菜基地,在全国布局了六大生产园区,构建企业与农场合作大台,带动上万农民奔向共同富裕。(冯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