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重现生机 村民也有了就业机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句容下蜀镇空青村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结实的玉米棒子,平整的耕地里滴灌带交错纵横。

“地好种了,不费水,不费人工,还不费心,企业发展更有信心。”8月17日上午,苏科鲜食玉米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杰站在田埂上,看着鲜食玉米丰收在望,心情特别好。

李杰经营一家专门从事鲜食玉米研发、生产、销售的一体化综合性农业发展公司,去年和下蜀镇空青村合作,投资600万元,以“村企联建”的方式在空青村范巷自然村新建500亩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在本轮下蜀镇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空青村名列其中。

下蜀镇地处丘陵山区,农业种植一直面临着水难通、路难走、岗坡地多的尴尬局面,土地产出效益不高,不少农田都被迫“撂荒”。下蜀镇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黄凯介绍,为更好地适应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要求,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今年下蜀镇投入895万元,从灌排设施配套、耕地质量优良、田间道路畅通、农田生态良好、生产方式先进等方面对亭子、空青、新村的5000多亩农田进行提档升级。

“去年,我们试种了300多亩的玉米,灌溉、施肥全靠人工,两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浇灌两亩地,多花钱不说,效果还不明显。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安装到位后,只要一点闸门就可以轻松完成。”李杰说,今年为了配合下蜀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企业主动让步,放弃了近100亩的秋季玉米种植,但这在李杰看来仍是非常值得。“建设完成后,农田的机耕费、灌溉费、人力成本都将降低,这些节省的成本足以覆盖秋季玉米的收入”。

在本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下蜀镇分门别类、因田施策,除了对一些土地进行平整和整理外,对一些肥力较弱的土地先期进行绿肥种植,进一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空青一期计划推进500亩高标准农田,其中土地平整150多亩,土壤改良300多亩。”空青村党委书记马道荣说,与苏科鲜食玉米研究有限公司的合作,不仅让村里的一些“撂荒地”重新有了生机,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土地流转每亩每年1000元,负责村里绿化补种和玉米地管理,每天有80元的收入。空闲时还在村里当‘帮厨’。”随着高标准农田的推进,今年58岁的村民巫德珍在家门口有三份收入。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在下蜀镇亭子村的一处农田附近,三台小型运输车正来回运送石子,两台挖掘机同时对路基进行加固平整。“这条2000米的机耕路石子铺垫已经接近尾声,水泥浇筑正在加快推进。”现场“监工”的村党总支副书记周义军说,“3.5米宽的机耕路早一天修好,大型机器设备就能早一天入场,这样,村民秋收就不用只靠肩膀扛、板车推了。”(许见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