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保壳战被监管紧盯 壳概念股投资逻辑悄然生变

1月份以来,已有*ST皇台、*ST椰岛、*ST东电、*ST大唐、*ST巴士等1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资产出售、资产重组的公告,“保壳”意图明显。在监管层密切关注下,投资者对于年底保壳行情也多了些许理智。

12月7日,*ST皇台公告,拟将其持有的甘肃唐之彩69.55%的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上海厚丰。此前,由于连续两年出现亏损,*ST皇台已被交易所进行了退市风险警示。今年1至11月份,*ST皇台实现营业收入0.22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1亿元。根据A股相关上市规则,如果*ST皇台不能在2018年扭转亏损局面并实现净资产为正,将面临暂停上市交易的风险。

除了*ST皇台以外,近两个月以来,ST股及游走在“披星戴帽”边缘的公司,发出资产出售、债务重组等相关的公告明显增多。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22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特殊风险警示的*ST、ST类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13家净利润同比正增长,9家续亏。部分企业是通过变卖资产,特别是出售房地产而实现盈利。

而在今年上市公司进行“保壳”最后冲刺的同时,针对一些过去经常踩踏红线的“敏感”动作,监管部门保持了密切关注。

11月28日,*ST双环披露了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草案。针对*ST双环的这一资产重组计划,深交所对其进行了事后审查,并于12月4日出具了问询函。*ST蓝科在公告向控股股东转让全资子公司后,也收到了来自上交所的问询函。

有分析认为,从理论上讲,经过资产转让或重组,可以有效减轻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优化上市公司的业务,从而使上市公司重新焕发持续经营的能力。但应警惕的是,很多年末突击进行“保壳”的公司往往会涉及内幕交易、虚增资产等违规行为。

三种方式扭亏能持续改善业绩

与往年年底频频上演的“摘星脱帽”行情相比,今年上市公司的年底保壳大战多了一丝“打而不响”的意味,市场反应普遍平淡。个股表现也是相差甚远。

长城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短期受市场情绪面影响,*ST 摘帽主题可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但这只是短期的股价表现,中长期就不是如此了。

“以往不少*ST公司会联合外部资金,利用比如资产重组、实际控制人变更等重大预期进行抬高股价,但这些所谓预期往往只是噱头,只能支撑短期股价的抬升。”某大型券商并购重组研究分析人员告诉记者,“经历重组及再融资新规的修订后,短期概念炒作会大大受挫,未来真正优质标的的话语权得到明显提高。”

长城证券研究报告中指出,通过借壳上市及资产置换、新增盈利点、原有业务改善,这三种方式扭亏的标的,其会计指标改善的持续性较强。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