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9%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推广,疫情逐步受控,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受疫情影响的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3月30日,美元指数升至93上方,黄金则受到打压,跌破每盎司1700美元关口,逼近9个月新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3月30日表示,中国和美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引擎作用越趋明显,到2021年年底,中美两国GDP将远超疫情前水平。

本期报道将聚焦全球经济态势好转的主要表现,分析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展望下一步经济走势。

经济复苏 速度不同

近日,英国牛津经济咨询公司称,由于疫苗接种使得防疫限制措施得以放宽、企业恢复运营,世界经济今年很可能增长约6%。这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快增速。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9%,比上月回升16.2个百分点。路透社报道称,现已重回增长模式的PMI指数确实让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复苏感到乐观。

但是,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存在差异。世界银行3月26日发布的最新预测显示,在全球疫情暴发一年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正在经历一场不均衡的经济复苏。今年,中国有望引领该地区经济复苏,但许多国家仍受疫情所困,经济增长缓慢。

对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姚淑梅分析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各国的疫情防控成效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着各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和稳定性;其次,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位置不同,随着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受益程度也有较大差别;第三,各国产业结构不同,对疫情影响的抗压能力存在差异,特别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且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复苏进程还很艰难。”

姚淑梅表示:“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修复带来强有力的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复苏将继续为全球需求扩张注入强大动能,中国仍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复苏中发挥引领作用。”

三大因素 影响稳定

世界范围内,经济复苏同样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就此,本报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

张茉楠将目前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因素划分为三个,第一个因素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张茉楠认为,疫情是直接决定经济能否快速恢复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她说:“发达国家加快疫苗接种进程使其能够及早获得群体性免疫,而落后国家本身就遭受了疫情重大打击,同时还将面临因为没有疫苗而导致的经济停摆甚至休克的情况。”

第二个因素是全球间持续的贸易摩擦。张茉楠指出:“面对疫情和不景气的经济形势,很多国家采取产业链回流政策,希望把市场留在国内,这样的做法会加剧不同国家间市场份额的竞争。其中,高科技领域的产业链脱钩后果尤为严重。高科技领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该领域的贸易摩擦会阻碍全球经济发展,打击经济复苏进程,加剧国家间的博弈。”

第三个因素是极为宽松的全球货币财政政策。张茉楠认为:“过剩的流动性会催生大宗商品价格与实体经济的分化,这不利于经济形势的稳定。目前,美欧日政府债务率、杠杆率创历年新高,资产价格压力、债务上涨压力都会带来金融债务风险。这样治标不治本的财政货币政策带来的风险或许会在若干年后进一步显现。”

全球合作 化危为机

对于3月12日美国拜登政府签署1.9万亿美元的纾困方案,姚淑梅表示:“这一方案短期内有助于提振美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利好。不过,随着美国前两轮刺激法案的实施,当前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呈现出边际递减效应。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规模再创新高,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是好事,但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坚持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这样才能让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活起来。”

张茉楠告诉本报:“大的危机都是经济革新的机会,落后产能面临淘汰是不可逆转的,而新兴产业和高级产业会不断通过产业升级加速全球布局。我们要变危为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也更有希望帮助全球摆脱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姚淑梅认为,中国的出口外贸对全球经济复苏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她分析道:“首先,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防疫物资生产国和出口国将继续助力各国疫情防控,为各国加快复工复产、推动全球经济尽早复位正常增长轨道提供坚实支撑。其次,当前全球供应链仍因疫情冲击呈现碎片化状态,而中国工业门类齐全并已经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因此,中国出口将助力国际贸易复苏,从供需两侧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