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依然极度濒危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底,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的状况没有改变、依然严峻。

本次考察于2017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实施,历时52天,覆盖了湖北宜昌至上海1669公里的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采用目视考察和被动声学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并从宏观尺度评价了长江江豚栖息地的质量。

据估算,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为445头,种群趋于向受人为扰动较少的江段集中,过半数水域种群持续下降或没有发现,种群分布呈碎片化特征。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约为110头,鄱阳湖约为457头。“两湖”中丰水期江豚分布较为广泛,枯水期主要分布在河槽和大型沙坑中。

为何说大幅下降趋势得到遏制?“衡量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成效,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种群分布结构和变化趋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说,2006年考察时估算长江干流的长江江豚数量是1225头,到2012年降到505头,种群年下降速率约为13.7%。到2017年,种群数量大概是445头,5年内从505头降为445头,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跟长江干流相比,“两湖”的情况稍显乐观,种群数量没有降低,而且是有所增加。2012年,鄱阳湖长江江豚数量是450头,洞庭湖约为90头。

尽管如此,种群数量仍在下降,说明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特别是在长江干流。“人类活动的干扰依然是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于康震介绍,像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航运发展、过度捕捞,还有非法采砂等人类活动,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伤害长江江豚,包括压缩江豚的栖息地、干扰江豚的通信交流等,导致栖息地质量下降、种群分布碎片化严重。今年上半年,已发现了十几头长江江豚死亡。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分别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先后在干流及“两湖”建立了8处长江江豚就地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故道建立了4处迁地保护区,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繁育保护群体,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离体细胞培养和保存等研究工作。当前,整个迁地保护的江豚群体数量超过100头,每年有10头左右的幼豚出生,说明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人工环境的长江江豚保种群体也已实现多次成功繁育,标志着我国在人工驯养环境下长江江豚的繁育取得重要突破。

关键词: 江豚 长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