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5月9日上午10时,四川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一声长长的警报突然拉响,伴随着敲锣声、呼喊声,学校师生和周边村民开始快速有序撤离……这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岷江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大演练的现场。与此同时,在茂县凤仪镇坪头村、松潘县川主寺镇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分会场,演练也在进行。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连日来,成都、雅安、巴中等地举行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

2012年以来,四川每年常态化开展省级抗震救灾综合演练。截至今年4月底,四川已举行综合应急演练7054次,参演人员约1510万人次。

“5·12”汶川地震以来,四川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人民群众织密一张安全网。“突发事件能否处置得科学安全,得看常态下的应急准备等工作的力度和成效。”四川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任春阳说。

大山深处的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阿尔寨村民朱光跃,有着另一个身份——地质灾害监测员。四川目前已掌握的自然灾害隐患点有4万余处,相关部门发动附近群众时时监测。朱光跃就是其中一员。

4月3日,朱光跃通过村两委向上级汇报山体滑坡迹象。“我把纸条贴在之前发现的裂缝上,后来发现纸条断掉了,山上房子地基有下沉迹象。”县委和县政府立即安排龙溪乡及行业部门加大点位监测,并劝说群众撤离。截至8日下午5时,全部122户415名群众携带重要财物撤离隐患地带。

仅2小时50分钟后,山体滑坡就发生了……据汶川县应急办主任毛旭介绍,山体滑坡造成10户房屋完全被掩埋,22户房屋倒塌。由于预警及时,成功实现人员“零伤亡”。

5月3日,四川德阳等11个市县的广电系统开启电视地震预警服务,授权区域内的电视机机顶盒升级后,即可接收地震预警信息,新增服务人口约500万。在地震波到达前,可为用户提供预警,为逃生争取时间。

应急救援体制机制的完善,需要加强省市县乡村各级监测汇报、快速反应、有效指挥等能力建设,不同部门之间统筹协调的体系建设同样重要。

近年来,四川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体系,覆盖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区的205个应急指挥平台和四级灾情信息网络;建立了突发事件省市县三级合一应急综合协调指挥体系,部门协同、军地联动、企地联动、区域联动机制建设得到加强。

去年“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指挥部在布置现场搜救、安置群众等常规工作的同时,迅速确定灾区滞留游客这个抢险救援的重点难点。交通部门第一时间管制道路,紧急组织并调度全省客车620余辆。沿途转运指挥机构密切配合,设立应急救助站点,做好保障工作。震后24小时内,成功转移疏散游客和外来务工人员6万余人。

经过10年努力,四川锻造了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矿山救护3支骨干救援队伍,推动实施了425个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91个、避难场所821个,深入开展应急宣传科普活动、组织宣传教育培训约24万场。

关键词: 四川 管理体制 机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