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障碍”亟需多方会诊而协同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将“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并拟于2022年开始正式生效。

既然是病,那就得服药。然而作为一种综合性精神疾病,“游戏障碍”亟需多方会诊而协同治疗,其特殊性在于“病人生病,医生吃药”!“游戏障碍”成因中包含复杂的社会因素,诸如,有关职能部门没有根据国情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青少年游戏成瘾进行限制;游戏厂商没有多开发一些内容健康的游戏供玩家选择;教育系统没有摒弃强压式的应试教育而实施快乐教育;父母没有多陪伴孩子并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对子女的游戏行为进行引导;媒体没有加大管控力度,避免游戏广告的泛滥成灾……营造一个全方位的绿色游戏生态环境对于根治网瘾非常重要。

面对游戏成瘾而忘乎所以的孩子们,有关方面首先应该在自身上寻找问题,尤其是教育,不能一禁了事而治标不治本,抑或弄出个作业类APP来“以毒攻毒”。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高级游戏,孙悟空不就是吴承恩大脑这个思维魔方里人性、猴性与神性相碰撞、组合而产生的有趣的新形象吗?

笔者作为语文教师,专注于语文思维游戏,将这个碎片化世界中毫不相干的事物,植入学生神奇的创造性大脑中,重新组合而形成新思想,比如,由鲁迅笔下的阿Q想到笛福笔下的鲁宾孙,使之超越时空与国别,寻找潜在的共同点:努力创造“阳光心态”;由清人钱泳《履园丛话·报应》中关于草驴被“美食”之不幸想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熊猫之有幸……

知识有三个维度:现实的,过去的,想象的。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带领学生通过现代文阅读去了解这个现实的世界;通过文言文阅读去找到过往历史的世界,和古人对话;通过思维的游戏进入想象的思维世界。当学生把这三个世界结合起来时,他们会发现::这么丰富多彩的思维游戏,穷尽一生也难以到达五彩缤纷世界的每一个尽头啊!

一个语文教师一上课便“猜猜音、想想义、考考段,鸡毛蒜皮大杂烩”,一根筋地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滑入将富有表现力度的祖国语言抑或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文化硬性纳入标准化之泥淖中,使之在“A、B、C、D”的选择中痛苦呻吟,以致闹出中高考学生投币猜答案的笑话,如此这般,你的学生不玩游戏属于不正常,沉迷其中才是正常。

记得米·普里什文的《大地的眼睛》里有这么一段名言:“假如你想笑出眼泪,笑痛肚子,笑倒在地上,还是经常笑自己吧,因为一切言行都有隐秘可笑的一面。”面对世界卫生组织把“游戏障碍”界定为精神疾病的尴尬,解读之际,切莫忘却自我检点,笑一笑自己实在是一剂“歪打正着”而低头看不足的良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