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12月10日,江苏省社科院第28期江海论坛正式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省政府、高校、研究院、社科院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从多个角度畅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江苏“十四五”发展和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认为,新江苏推进“两争一前列”恰逢其时且条件已具备。江苏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5.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3%的经济总量,许多主要指标名列全国第一。“相关数据表明,今年江苏在长三角的排名是第一,占长三角总量的44%。”沈和说。他预判,随着“十三五”末苏北高铁网的建成,苏北将在未来发展成为第二个苏南。

如何做到“两争一前列”?沈和给出“高质量、现代化、新格局”三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是发展主题,现代化建设是发展目标,新发展格局是新的发展形态。

东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徐康宁则从“双循环”角度探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他认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的经济大国都是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国内市场的牵引力在加大,而江苏也努力在全国新发展格局当中承担战略支点的重要角色。

国内庞大的经济内在需求,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经济的韧性非常强,产业体系齐全,特别是制造业。江苏要努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就必须围绕这点做足文章。”

该怎么做?徐康宁给出答案,“发挥制造业大省和开放型经济高地的优势,联结两头,一头联结国际,一头联结国内。从过去简单的大进大出,加工贸易为主转型升级到汇聚全球的资源,然后做成品牌化、技术化的产品,向国内的市场进行延伸。”

其次还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中国5G走在美国前面,数字化进程比较快。利用我们的国情优势和省情优势,对江苏来说,用数字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服务业赋能。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蒋伏心从市场活力角度分析,中央提出来激发市场活力,包括两个方面,供给方和需求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方,也就是市场主体。“消费者也可以是市场主体,全国14亿人口,江苏是8千万人口,人均市场主体数比全国多,这反映了江苏的活力。今年江苏市场主体数增加很快,这也反映了江苏的活力。”

他表示,江苏仍然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创新,在江苏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市场化上迈出步伐。

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吴先满从发展实体经济角度建言献策。他认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在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要多维度的创新,扶植、支持江苏新的增长点。

信贷服务要更加多元化、构建互联网+金融+实际经济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重视发展有差异性的、普惠性的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间的对接机制都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新发展格局下,江苏经济如何稳定在增长区间,如何升级?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章寿荣说:“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和美国的竞争是常态化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显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实现再开放,再开放实现再创新,达到创新与开放的二位一体。”

超大规模的市场在哪里,主要还是要通过促进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通过与长三角地区及国内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来强化与省外、国外循环体系的互动,虹吸全球创新要素在江苏聚集。此外,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打造资源配置能力强、政府服务高效便捷、创新氛围浓厚的营商环境。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克强打了一个 “蒸馒头”和“做拉面”的比方。做大做强企业好比就是蒸馒头,一个点一个点做,把企业一个一个做起来,企业做起来之后就要“做拉面”,按照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构筑产业链,把原来一个一个企业变成链条式的产业组合方式,将产业链打造成产业集群。

双循环背景下,外资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是什么样?来自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远鹏表示,总部经济是高质量的服务业,一看产业和税收的乘数效应,二看就业和消费带动效应。

他判断,外资总部是打破“脱钩”的稳定剂,外资总部是融通“双循环”的粘合剂。应该让外资总部链接国内国际两循环、链接国内大循环,让经营范围和辐射范围不断拓展。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丁宏从打造长江经济带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给出若干建议:“争取扩大开放试点,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佳省份,发挥自贸区、示范区的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春龙则是从劳动力角度看经济发展。“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往往代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劳动力短缺对经济发展不是一件好事,应该放到国际循环的角度看,吸引国际性高端人才为主,有力促进劳动力的良性循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吕永刚认为,双循环应该从主体进行突破。一类是乡镇企业,一类是国际代工企业。

“本土化公司很重要,具有国际视野,又能在全球配置资源。要在新型主体的培育上要下更大的功夫,让江苏破解有高原无高峰的难题,怎么样破解这个难题,培育也好,让企业发展壮大也好,非常关键,这也是构建双循环的重点突破口。”吕永刚说。

(记者 黄泽文)

关键词: 双循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