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周报》串起家庭荣誉

 

29年、1476期,一张张8开纸被装订成14本逾60斤重的装订册。一份沉甸甸的《家庭周报》,饱含了斑斓岁月,诠释了家风内涵,如一条纽带将顾伟一家人(见图,资料照片)紧紧连在了一起;2007年“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2016年“全国书香之家”、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2018年“全国五好家庭”……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市民顾伟家庭,用《家庭周报》串起了一连串荣誉。

陋室中办小报

6岁孩儿担任“总编辑”

30年前,丹东锦江山坡上一处6.6平方米的简陋动迁房,是顾伟的家。“山远地偏,儿子快6岁了,但附近没有学前班可上。”夫妻二人焦虑不已……

1990年6月的一天,儿子顾然照着《丹东日报》的报头摹写“丹东日报”四个字……顾伟突然想到,可以试着让儿子办一份手抄报,以此来解决他的学前教育问题。

“顾然,你6岁了,还不能办一张小报吗?”顾伟尝试激将法。

“我能办!”儿子的回答干脆响亮。

趁热打铁,顾伟第二天就给儿子买来图画纸和彩笔。由6岁顾然担任“总编辑”的《家庭周报》,就这样问世了。

“家庭周报”记录了顾家一周内发生的“大事”以及家庭成员的动态情况。栏目设置多样,图文并茂,有“编者的话”“家庭新闻”“亲属消息”“绘画园地”“算术天地”等栏目。

回忆起刚办报的情形,顾伟还历历在目:“孩子小,识字有限。刚开始让他口述,我们记录,他再照着我们写的字一笔一笔描画。过了一段时间,便教他用拼音、查字典,完全让他自己动脑筋编故事、画图画。”

1995年底,上小学四年级的顾然在学校意外摔断了右手腕桡骨,打着石膏板的手臂肿得很高,但他还是努力用左手办了5期周报。

400期从未间断

中考在即,父亲“接班”

从前五六期的断断续续,到此后400多期的从未间断,在顾然手中,《家庭周报》整整办了8年。由于中考在即,在妈妈的劝说下,《家庭周报》“停刊”了。

回望这8年,顾伟认为,创办《家庭周报》给孩子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每期周报顾然都是自编、自写、自画。算下来,这些年他写了50多万字,画了600余幅画。”办报也培养了顾然好学求知的性格,大二时,他就和同学一起翻译了美国科学家撰写的科普专著《和谐的人与海洋》。

《家庭周报》“停刊”两周后,顾伟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这时,我才感觉到,《家庭周报》已成为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家风建设不可缺失的平台。”

“我接着办!”虽然工作忙,顾伟还是当起了《家庭周报》的第二任“总编辑”。质朴无华的《家庭周报》“复刊”,宗旨也从教育培养孩子,变成一家人的家庭备忘录。

传家宝不停办

将把重任让给大孙子

制作一张手抄报,只需一张8开纸,几只彩色水笔,几分闲情逸致;但是要办一份“出版”29年、1476期的《家庭周报》,除了坚持,还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扎实的知识积累。

“我们结婚第二天,就一起去了北京王府井书店。在那里待了整整一天,最后背了一旅行袋书回来。”妻子高丽华自与顾伟恋爱起,就一直爱慕丈夫身上的文化气息。

从6.6平方米小平房,到如今120平方米的房子,顾伟一家的生活不断改善,但家里没添更多的豪华装饰,多的只是一层层书架和一本本藏书。“补发的一年半6000元工资,就被我用来打了书架”,藏书的背后,有妻子义无反顾的支持。新家三面墙打了20个新书架,12000册藏书让顾家成为丹东市唯一蝉联三届“十大藏书家庭”的家庭。

“其实,购书、读书、藏书,也源于我们血脉中的教师基因,”顾伟略带自豪地说,“顾然研究生毕业后,也走上教师岗位。从我祖父开始,顾家已是连续四代的‘教师世家’,始终秉持‘读书教子,忠孝传家’的家风。”

这些年来,顾伟在全国各级书报刊上,发表了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评论、曲艺等作品450多万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奖90多篇次。顾伟创作的各种书法和绘画艺术作品,近5年来多次成功拍卖,为残疾贫困学生捐款1万多元。

妻子高丽华,2004至2014年间在丹东市振八社区任党委书记。10年来,她先后荣获“优秀党委书记”、市“优秀社区工作者”、省“优秀社区统战工作者”等奖励30多个。儿子顾然,先后荣获“市十佳读书少年”“优秀大学学生会干部”“优秀研究生干部”“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30多个。

今年,顾然的儿子1岁半了,顾伟如释重负:“过几年,我就把‘总编辑’的重任让给大孙子,将《家庭周报》这个文化传家宝和万卷诗书铸成的好家风,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 周报 家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