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年 “幼有所育”迈出新步伐

山西省平陆县实验幼儿园园长杨黎丽和孩子们一起展示绿植。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我感觉政府对公益普惠幼儿园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了!”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梧桐邑幼儿园园长周南海说,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伍家岗区没有80%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这个指标,自己也许就没有机会从秭归县考到宜昌城区这所小区配套园。

过去5年来,像周南海一样,许多人悄然发现,更多的孩子能进入公益普惠幼儿园学习了,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得以到公益普惠幼儿园工作了。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铿锵脚步。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努力答好这道人民关切题。

凝聚一种共识,幼有所育是重大民生工程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幼有所育”,把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过去5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越来越形成一种共识:发展学前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二孩政策落地、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

时间回到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发布,首次明确将学前教育置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予以阐释,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至此,学前教育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得以明确,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浙江常山县学前教育发展历史“欠账”较多,2014年时,全县共有128所幼儿园,其中纯公办园仅有两所,其余均为集体办和民办园;小规模幼儿园数量多,存在小、乱、散等问题。这几年,常山县一方面在主城区抓小区配套园建设,另一方面在乡镇(街道)按照“宜民则民,政府托底”的思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精品幼儿园。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具体体现。”常山县教育局局长洪永海说,实实在在的政策保障,有力促进了幼儿园的普惠优质发展。2015?2017年,常山县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从5.45%上升至88.54%,优质普惠园占比从3.52%上升至68.66%。

常山县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的变化。变化的背后,是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自2011年起,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启动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行动计划,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办园,另一方面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满足老百姓对公益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

坚定一种信念,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入好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办好学前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园上,即有公平的入园机会;上好园,即享有有质量的教育。

过去5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由于起点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更是严重不足,连片特困地区入园率还比较低。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入园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实施四大类7个重点项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学前教育系列重大项目。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点向中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倾斜,因地制宜加强园舍建设、师资培训和玩教具配备,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

2016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在教育扶贫工程中专门提到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1472个区(县)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推进教育扶贫、从人生早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在甘肃,学前教育不仅作为教育的起点,更被视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从2012年起,甘肃省委、省政府连续5年将学前教育列为为民办的重大实事之一。

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享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国家按照“地方先行,中央奖补”的原则实施政府资助,幼儿园和社会积极参与。2012年至2016年,共资助幼儿2231.40万人次,资助金额238.99亿元。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2年到2015年,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由2012年的573.7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123.47亿元,增幅达95.81%,高出城市55.7个百分点。

在满足孩子有园上的同时,如何提高保教质量日益被各地政府所关注。各地积极探索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设和幼儿园课程改革,通过城乡分片教研、组建共同体和联盟等措施,发挥优质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整体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汇集一种力量,啃下改革发展的“硬骨头”

2017年10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改革攻坚,教育有三块“硬骨头”。第一块“硬骨头”是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的目标。即使这两个指标达到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不能根本解决,因为要面对放开二孩政策后每年新增的适龄人口。

确实,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仍面临许多新老困难与问题,特别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与政策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不改革就没有发展。为破解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教育部2015年启动了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申报工作,并于2016年确定了36个实验区,重点围绕提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条件保障和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开展先行试点,以建立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这几年,各地迎难而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健全成本分担和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机制,涌现出不少可贵的探索。

在江苏省泰州市,连续5年,学前教育发展成了泰州市人大工作的“重头戏”。“人大监督,政府考核,教育部门主推,相关部门配合,系统推进”,这个灵活的推进机制,使当地普惠性资源扩大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了,很多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硬骨头”被啃下来了。

在如何破解幼师匮乏这一共性问题上,贵州省各地探索出了农村幼师补充新路子。例如,铜仁市政府采取招聘志愿者方式,按照1∶20的比例为村级幼儿园配备专任教师,工资由政府支付。近6年来,贵州省新增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31650人,是2010年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的5倍。

改革攻坚,砥砺前行。如今,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围绕着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保育教育质量三大重点任务锐意进取。

在这个春天,展望未来,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云福心中有个目标:“我们将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补短板工作,以教育现代化创建为契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公办园比例、强化队伍素质、深化课程改革、优化体制机制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构建城乡全覆盖、质量有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有园上、上好园的美好向往。”

关键词: 新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