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河计划”今年将举办文创设计大赛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剑桥大学文化保护项目“康河计划”主持人艾伦·麦克法兰近日表示,“康河计划”今年将举办一次围绕昆曲的文创设计大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昆曲近年来在英国受到欢迎。既有以“康河计划”为代表的从学术角度研究、保护昆曲艺术的项目,也有许多研习、表演昆曲的爱好者。

去年,英国首个昆曲文化遗产展在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举行。该展览向观众呈现了2016年启动的“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项目的成果。这一项目由“康河计划”和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联合主办,与中国昆曲博物馆等机构联合共建。据了解,该项目已完成了超过30万字的昆曲资料翻译工作和超过5太字节的数字化工作,英国民众今后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和体验昆曲文化。此外,剑桥康河出版社还将陆续出版介绍昆曲的英文书籍。

对英国研究者而言,被称为“中国戏剧之母”的昆曲是中国文化的缩影。说起昆曲,大多数英国人会首先想到《牡丹亭》。麦克法兰对记者表示:“与英国文化中音乐是音乐、文学是文学不同,中国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是无法割裂开的。一部《牡丹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英国民众需要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爱情的主题是跨越国界的,这也是昆曲《牡丹亭》在英国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伦敦京昆研习社创始人李惠馨表示。在麦克法兰看来,《牡丹亭》所代表的视觉艺术是可以被西方观众所理解的:“我和妻子于2013年去苏州旅游时,第一次听到了昆曲。昆曲华美的服饰和艳丽的色彩,对于外国人而言,是一次视觉上的冲击。”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生于同一时代、逝于同年,喜欢莎士比亚戏剧的英国观众自然地对汤显祖有了一份亲切感,也让《牡丹亭》在英国更为人熟知。正因如此,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举办了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国的昆曲艺术家在伦敦上演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用昆曲这一传统艺术演绎西方经典文学,受到了当地观众的好评。

现在,诸如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等高校,经常会举行一些小型的昆曲表演和讲座。去年,李惠馨的徒弟、剑桥大学学生汤姆在学校舞台上表演了《牡丹亭》选段“游园”,反串剧中杜丽娘的角色。从汤姆的剧照看,从行头、妆容到眼神、做派,都让人啧啧称赞。

“在发掘昆曲传统魅力的同时,我们还要给昆曲的传播注入新的动力。这些动力来自年轻人,来自国际化,来自跨文化的互动。”麦克法兰表示。即将举行的昆曲文创设计大赛,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他期待今年的设计大赛“让全世界的人们感受到昆曲鲜活的一面”。

关键词: 康河计划 文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