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西站北广场,改建后的公共厕所十分干净整洁,保洁员正在进行清理 记者 和冠欣摄
公共厕所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反映着人们的文明素质。北京市城管委昨天透露,北京市正在加大力度改善市民如厕环境,实施公厕建设市场化、设置景观化、功能集成化、运行科技化、管理人文化“五化”建设,预计今年底将有500座公厕通过加装通风除臭系统,按比例增加女厕厕位等措施,提升品质。
目前,北京市共有公厕19008座,其中一类公厕1082座、二类公厕3476座、三类公厕6465座,三类以下公厕1729座,城市公厕等级达标率96.74%、农村76.35%。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将率先对500座公厕进行服务品质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82座。
北京西站平均每天客流量超过60万人次,公厕日均使用率达到9.8万人次,目前该站公厕已完成品质提升工作。西站地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羡震介绍,从今年4月份开始,对车站周边9座公厕进行了整体品质提升,男女卫生间位置进行更换,同时增加50个厕位,新增女厕位数量超过6成,极大缓解了如厕排队现象。新改建的公厕还增加了主动式排风除臭系统,并安装了通风管道。新加装的等离子循环换气系统,能够筛除空气中的硫、氨等物质,保持空气清新。西站厕所内还实现智能控温,冬天温度不低于12℃,夏天不高于30℃。节水也会更加严格,大便器冲水每次小于4升,小便器冲水每次小于1.5升。西站公厕还增加了第三卫生间,方便特殊需求人群。
各区也行动起来,提升公厕品质。东城区正对800座街巷胡同公厕实施提升改造工程,研究保暖、防臭新工艺,计划2018年全部改造完毕;海淀区也正在试点智能公厕,尝试人脸识别取厕纸,智能消毒、空气置换除臭技术,实现节能、环保。门头沟区旅游委从2013年起,积极开展全区旅游厕所改造提升工作,全区共改建旅游景区厕所30座,涉及全区12个景区,改建民俗村、新业态等旅游接待场所厕所44座,涉及8个镇26个村。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开展公厕普查,核实公厕位置、坐标信息,摸清公厕管理、产权、运行维护等主体信息,2016年,已完成东城、西城两个区2297座公厕的普查工作。今年普查朝阳区、海淀区的3000余座公厕,以及园林、景区公厕,完善基础数据库形成电子地图信息,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十三五”末期,建成一批集科技、基本公共服务、景观建设为一体的新型公厕,街巷胡同、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公厕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