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的开罗晚风习习,秋意渐浓。入夜,明月当空,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埃及议员穆罕默德·马斯欧德等近百名中埃宾朋共聚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一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的到来,感受这一传统节日传递的深情。
“横贯古今的皎皎明月,寄托着中国人思乡思亲、渴望团圆、祈盼幸福的美好愿景,也因此成为漫漫历史长河中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符号。”中国驻埃及使馆文化参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石岳文致辞说,“相信今天的赏月晚会,不仅能让身居海外的中国朋友一解思乡之苦,还能让埃及朋友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中埃嘉宾联袂带来的汪国真《热爱生命》诗朗诵,一开场就给人带来中文和阿拉伯文诗歌美的享受;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学员用中文深情演唱《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观众报以阵阵掌声——中埃两个古老文明都对月亮有着深厚的感情,都有浓重的家庭观念,中秋话月、亲友团聚,拉近了两个文明间的距离。
“源于中国的古老节日中秋,今天让埃中朋友相聚在此,共享一轮明月,守望一片天空,象征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倍加推崇的亲情、友情,以及对团圆、美好的祈愿。”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阿拉伯翻译家与汉学家联谊会成员、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得主穆赫辛·法尔加尼现场用阿拉伯语做中秋传统文化讲座,引起了不少当地文化人士的共鸣。
“在传统节日开斋节,埃及百姓也会吃一种糕点,和吃月饼的习俗非常类似。”埃及学者阿迪勒·萨布里告诉记者,阿拉伯人自古以来就对月亮有着特别的感情,人们用“新月”形容貌美的女孩,认为月亮温柔、善解人意。他随口吟出阿拉伯诗人欧麦尔·本·艾彼·拉比尔的名句:“我们怎么会不知道他呢,难道月亮会在天空隐没?”
在文化中心的小院里,顺着两棵高大的棕榈树向上望去,一轮皓月正悬在半空,似有千言万语倾诉。在电子琴、小提琴演奏的陪伴下,人们在院中围坐,品尝月饼、啜饮清茶,畅叙中埃友谊。席间,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拉起二胡,一曲《喜洋洋》接着一曲《赛马》,引得观众不断喝彩,使整晚的气氛达到高潮。
“这场以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让他们见识到中国文艺的感染力,我由衷爱上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不少观众互相拥抱、合影,久久不愿离去。“祝你们节日快乐!这里也是你们的国家,希望你们在埃及生活幸福。”在和埃及朋友们依依惜别时,法尔加尼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