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时局 股票 导购 建材 手机版

担时代使命 树文化自信 攀文艺高峰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发布时间:2017-08-16 14:05:21

《战狼Ⅱ》眼下正热映,并不断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白鹿原》《朗读者》等一批极具文化底蕴、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火爆荧屏……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正悄然发生着改变。那些富有历史沧桑感的人物故事,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家名句,真切地打动了无数观众,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属感。追寻历史,呼唤传统,是当下社会文化回归的表现。而这背后强大的推动力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将人文情怀、历史思维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各个层面。

“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仅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文代会、作代会上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嘱托,吹响了文艺界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伟大灵魂和作品攀登文艺高峰的进军号角。

书卷多情似故人 立志读遍人间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

三年前的那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曾自述文艺心路,脱稿讲述的15个故事里,既有年少时的阅读经历,也有成年后对文学创作的独家体会。会后,很多文艺工作者感慨,就像听邻家大叔谈古论今,平实话语中透露着思考与体悟。

同样当过知青的作家梁晓声认为,正是那些书籍,成为了习近平的“精神故乡”,使他在各种磨难中变得坚强。

是的,青年时期的习近平,上山下乡,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那段岁月中,他努力寻找书籍,阅读经典,插队时一边放羊一边背字典,更留下了“走30里路去借《浮士德》”的佳话。正是这些好书,陪伴他在梁家河窑洞里,靠着墨水瓶做的煤油灯,读得如痴如醉直至深夜的岁月,也在他成为最高领导人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使他拥有了不断前行的精神信仰。直至今日,他总忘不了好书对自己品格修养和人生态度的影响:“当年我是知青时,压力越大,我反而越坚强。”不仅善读书,还要学懂弄通。“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习近平曾在2006年发表的《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一文中写道。

他不仅“把经典嵌在脑子里”,而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这学用的背后,正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

他在自己的讲话中,就常常引用古籍名句,比如,他用《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表达为人民奋斗的决心;用《管子》中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用《新唐书》中的“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告诫人们刹住奢靡之风;用《韩非子》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论述依法治国;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国际理念背后,则有《尚书》中“协和万邦”的智慧……

而这些,都折射出习近平作为“资深文艺爱好者”几十年来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从走出人生第一步的梁家河,到中国政治中枢的中南海,习近平在成长中涵养出清新高雅的文艺气质和真挚平易的人格魅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对文化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讲话,如春风化雨滋润人心,像灯塔般照亮了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和引导下,中国文化也正以“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稳步向前,脚步铿锵有力,一步步迈上新台阶,一次次创造新辉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五年来,中国文艺创作有了新气象、新面貌,名家大师群峰并起,经典名作交相辉映、各领风骚。正如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所说:“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发表以来,文艺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心态方面,文艺工作者更加潜心于创作,静下心来搞创作,深入生活搞创作,而且是围绕着精品;从生态方面讲,文艺界现在可以说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崇德尚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以中国电影为例,近年来,《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推动中国电影市场步入新的“黄金十年”。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493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速达到24%。

今年,时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战狼Ⅱ》《建军大业》等一大批优秀军旅题材优秀影视作品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上映16天票房突破40亿”,《战狼Ⅱ》之所以能用爱国主义情怀打动人心,刷新华语电影纪录,正是因为它积极响应了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五年来,习总书记时时牵挂着文物保护工作,他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他还提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历史文物的保护。近年来,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等文化遗产相继成功申遗,中国世界遗产数增至52个,位居世界第二。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十八大以来,为不断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补齐文化民生短板,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了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497个,比2012年增加621个,增长1.4%;公共图书馆3153个,比2012年增加77个,增长2.5%;博物馆4109个,比2012年增加1040个,增长33.9%;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318个,比2012年增加613个,增长22.7%。

“文化是沟通心灵最好的桥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文化是沟通心灵最好的桥梁。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就要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

梳理五年来习总书记有关“文化”的重要讲话,“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他反复强调的重要话题。习近平总是身体力行,很好地借助自己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场合,以生动的语言、智慧的表达、国际的视角,带头讲好中国故事,亮出中国“文化名片”,在世界上掀起了强劲的“中国风”。

用文化搭建国际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了如今中国做大“朋友圈”的高招。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的一席讲话既展示了中华文化,又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今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被誉为是“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持续热销。被译成22个语种、25个版本,在海内外已经发行了625万余册,中国理念、中国制度、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理解和认可。

习近平曾亲切谈到,“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能给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近年来,中国文化带着自信,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曹文轩、刘慈欣等一批作家频频斩获国际文学大奖。《舌尖上的中国》《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一批充分展现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影视作品,渐渐在对外传播中崭露头角。《我们诞生在中国》《长城》等一批中外合拍电影,也借水行船,带着中国形象、中国文化,迈向国际市场。从2014年APEC峰会到2016年G20峰会,再到刚刚过去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一次次主场外交重大活动中,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惊艳世界。

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国文化感染世界,也更进一步深度影响国际文化市场。

这些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增长迅猛,2016年文化产品出口额786.6亿美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8.6倍;图书版权输出1万种,输出和引进品种比例由2012年的1∶1.9提高到2016年的1∶1.6。这些文化产品和服务,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气神,显示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国从不缺乏生动的故事,关键是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也从不缺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有创作史诗的雄心。一如莫言在文代会、作代会上所说的,“习总书记是我们的读者,也是我们的朋友,当然也是我们思想的指引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正是新时期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一定能担负时代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创作出更多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筑就起民族复兴伟大时代的文艺高峰。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新化月报网-记录中国、解读天下!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17 新化月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44039号-54
 

QQ联络:183 291 366     www.xhyb.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lianxiwangzhan5@foxmall.net.cn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