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咖啡渣制成生物燃料的国家。图为巴西厨师在用添加了锯末的圆柱形咖啡渣烤肉串。陈效卫摄 |
在巴西不少城市的街头,近日出现了一种带有圆形小孔的绿色铁盒。这一醒目的标志就是烟头回收盒:烟民可将烟头投入其中,回收后被送往工厂处理用来造纸等。
变废为宝、向垃圾要能源,巴西近年来在“绿色”“节能”方面屡有创新。回收烟头造纸是其最新举措,也是其“看到潜能,创造可能”环保理念根植于心的真实写照。
小小烟头救大树
“烟头造纸”项目负责人、巴西利亚大学教授泰蕾兹·霍夫曼介绍,她在2003年就向巴西全国工业产权协会申请了注册专利,2014年与圣保罗州的一家公司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由该公司具体负责烟头回收和处理。目前,烟头回收正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广。
烟头中最主要部分的过滤嘴由醋酸纤维素构成,经过加热、排水、搅拌、压缩、晾干等工序,原来烟头中的有害物质可基本去除,剩下纤维便可用于造纸。这样的纸在色泽、手感等方面与工业生产的纸张有一定差距,但如此“低贱”的出身也使它倍受关爱。目前巴西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已经用上了这种纸张。在此基础上,霍夫曼的团队还成功做出了色彩纷呈的贺卡、请帖、纸盒、笔记本封皮等物品,销路更是看好。
烟头回收盒虽小,却解决了大问题,堪称一石多鸟:一是减少污染。科学研究表明,一支香烟燃烧能释放4000多种有毒物质,相当一部分残留在废弃的烟头中,需要长达5年时间才能自然分解,对土壤危害极大。以笔者所在的里约州为例,该州约有200万烟民,平均每天产生4200万枚烟头,每年则高达153.3亿枚。巴西有27个州、联邦区,全国范围内这个数据要翻好几番。二是变废为宝。如果按每300枚烟头生产7张A4复印纸计算,里约州每天可生产98万张,每年达3.577亿张。一棵100千克的树可制造约1万张A4纸,里约州每年就相当于少砍伐35770棵树。同样重要的是,烟头造纸还有放大效应。回收的烟头不仅可用来造纸,还可做水泥、肥料等。受此启发,巴西央行淘汰出市场的大量纸币也有了出路。巴西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汗水、潮湿等导致纸币寿命通常只有两年时间,而通过回收,这些退出流通领域的大量纸币得以变废为宝。三是培养环保理念。里约州自2013年实行“零垃圾”法案后,到2016年3年时间已有3万多人次因乱扔烟头被罚款,罚金总额超过510万雷亚尔(约合920万元人民币)。在扔烟头这件“小事”上,惩罚实际上是在“堵”,有效回收才是“疏”。回收盒在建立回收产业链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民众的环保理念。
“将榨糖进行到底”
“变废为宝”,在巴西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如2007年巴西即利用餐馆和家庭烧菜用过的植物油建厂生产生物柴油,从而减少了废弃食用油通过下水道流入江河大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样废物利用的例子俯拾即是,甘蔗渣就是其中的典型。巴西是全球蔗糖和乙醇生产、出口大国,但每加工1吨甘蔗要产生140千克甘蔗渣。传统上,甘蔗渣再利用的主要方法是燃烧发电,但烧不掉的残留物大量堆放仍严重污染环境。目前,甘蔗渣和残留物都有了新出路。
2012年巴西成功将甘蔗渣废料转化为碳纤维材料。作为工业用途广泛的高级材料,碳纤维的强度可达钢铁的10倍,且延展性和弹性都更加优良。传统上,碳纤维一般用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且须加入许多添加剂。而用甘蔗渣生产碳纤维,既可减少对石化原料的依赖,又可获得环境效益,同时其成本也远低于石化碳纤维。
烧不掉的残留物可用来制造“绿色水泥”。水泥业是污染大户,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人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至7%。而用甘蔗渣经焚烧后的残留物制造水泥,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工甘蔗渣的过程相对简易、快捷,耗能低,这种“绿色水泥”的生产成本只有传统水泥的1/10,其使用寿命比传统水泥长,质地也更细密。按照甘蔗渣残留物在水泥混合物中的比例为15%计算,巴西每年也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300万吨。
咖啡渣的物尽其用,又提供了一例佐证。巴西每年消费咖啡约70万吨,倒掉的咖啡渣也多达几十万吨。作为垃圾,咖啡渣被开发的最充分,咖啡也因此光荣绽放出“第二春”乃至“第三春”“第四春”。
咖啡渣可以过滤洁净水。咖啡渣能吸收有毒金属和农药等污染物,比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活性碳更加有效。作为过滤水的廉价原料,咖啡渣过滤效果比活性碳高出三倍。咖啡渣在加工成能过滤水的“咖啡派”之前,还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处理,每个阶段都可变废为宝:第一步是提取15%的咖啡油,可用于饮食工业、生物燃油和日用化妆品;第二步是提取咖啡味,可用于饮食工业;第三步是提取肥料成份,可以用于咖啡生产。此后,咖啡渣就成了没有味道的“咖啡派”,再加上棉布和塑料瓶,即可有效地过滤水。“咖啡派”既可用于水厂,也可用于普通家庭。对于后者,每块“咖啡派”可持续使用约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用咖啡渣烤肉,更是一举多得。2016年9月,笔者有幸在巴西首个实验点里约的一个贫民窟亲眼目睹了用塑成圆柱形的咖啡渣烤肉的全过程。咖啡渣经填充10%锯末燃烧释放的能量与木炭不相上下,融进咖啡香的烤肉味道也比木炭烤过的更胜一筹,正像新疆烤肉因留有红柳香而更令人大快朵颐一样。咖啡渣燃烧后灰烬还可充当肥料。如此以来,咖啡渣不再是“渣”,而摇身一变成为释放能量的生物燃料和肥料。
在“咖啡王国”巴西,民间也与时具进,开发出了诸多“偏方”让咖啡渣物尽其用:花卉肥料、堆肥原料、冰箱和鞋柜除臭剂、地缝驱虫剂、卧室杀虫剂、厨房驱味剂、家具和彩旦染料、花园驱猫剂等等。正如我们日常生活用的盐、茶、醋一样,多有奇效,几近“万能”。
看到潜能,创造可能
巴西如此变废为宝,并不是“穷则思变”的结果。从资源的角度讲,巴西并“不差钱”。
今天,巴西是屈指可数的名副其实的“地大物博”之国。其自然资源估价为世界第七,但考虑到资源的开采、运输、储存、使用成本低以及资源的多样性、均衡性、独立性等,这个名次实际上要靠前得多。巴西国土面积世界第五,但其有效使用面积比例高,属于标准的“挖啥有啥,种啥长啥”型。自然条件的得天独厚和人均资源的异常丰富,让外人在“羡慕嫉妒恨”之余,也禁不住发出了“上帝是巴西人”的喟叹。
但巴西人并没有因此坐吃山空、暴殄天物,而是瞄准“有多少能量可以重来”这一终极目标,重视变废为宝,开发出更多、更清洁的能源。在这个优先目标面前,其他一切都必须让步。为此,巴西的环境立法目前已增至2万多条,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在去年夏奥会开幕式上,巴西人用美轮美奂的投影揭示了残酷环境问题,也向世界清晰地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我们缺电不是因为穷,而是不愿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一点,身处巴西的外企都有着刻骨铭心的经历和“环评猛于虎”的感伤。正因巴西人的执着坚守,亚马孙热带雨林这个“地球之肺”才得以基本完整地保留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世界都应对巴西说声“谢谢”。
让垃圾燃烧发光“奉献”终身,远比一味开发已有资源更具可持续性。这实际上也是“物尽其用”的应有之义。“绿色”“节能”“环保”这一课题关乎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异常重大也格外急迫。巴西,为这一战略课题提供了模板:看见潜能,就要创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