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虽暴雨突降,但论坛激情不减,由国药励展主办、苏州海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菌群康复论坛圆满落幕,论坛举办地非常成功,多位专家共同为大家揭示一个崭新的肠道微生物世界。论坛上主持人李降龙先生回顾了过去几年论坛形式的发展和进步,对国药励展领导前瞻性的眼光给予了高度评价。李降龙先生介绍说肠道微生物贯穿了医学的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三大支柱。
接下来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国际物理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任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院士为大会致辞,励院士提到,菌群在康复阶段的作用可能比疾病的急性期作用更大,未来可能产生很多的新的理念和方法,有很大的前途。
苏州儿童医院消化科武庆斌主任作了题为《调节肠道菌群的困局与策略》的报告,深度解析了肠道菌群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一些发展的方向,为围绕肠道微生态产品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冉志华副主任同样也围绕IBD进行了研究报告,详解了IBD疾病,题为《IBD中肠道微生物的治疗调节》的汇报赢得在场观众的认可和掌声;解析了亚洲人与欧美人的区别,不同饮食结构的影响等等,与会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营养科冯丽君主任给大家分析了临床上《FODMAPs与IBS饮食干预》取得的一些最近进展,个性化的肠道检测对临床上治疗IBS疾病非常有帮助,给几十位临床患者减轻了肠道疾病的痛苦。冯主任在论坛中提到,除个体差异外,不同情况的IBS患者需要不一样饮食干预和指导,今后还会更加深入地与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相关专家合作,造福更多患者。在研究IBS与肠道菌群的研究外,冯主任所在医院也有在研究便秘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
李正鹏博士代解放军总医院消化中心杨云生主任在论坛上作了重要发言,从多个层面把《IBD代谢研究进展》的最新情况展示给在场所有听众,李博士说饮食中的营养成分看影响肠道菌群和肠道健康,特别是食物中含有的不同益生元对不同的人来说会产生不一样的作用,既有利也有弊。在李博士和杨主任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不同的益生元对CD病人不同时期的影响也非常大,用益生元做培养基发酵CD病人后发现CFDA(短链脂肪酸)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丁酸的含量最具代表性,含量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基于杭州海路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的小型发酵系统,李博士说还会做更多研究,有了这个技术的支持,对研究肠道微生物有了更大的把握和信心。
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科张婷主任一直在做儿童健康相关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张婷主任发现肠道菌群与儿童健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很多疾病目前又还阐释不了肠道微生物与这些疾病的具体联系。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和母乳喂养的孩子肠道菌群差异很大,及时母乳喂养的孩子在断奶后肠道菌群也有显著差异,张主任说接下来的工作中会更加关注肠道微菌群与人类健康的研究,和更多专家一起用已知的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共同更好地保护肠道菌群,保护人类健康。
最后,由杭州海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欣博士向大家讲述了《肠道微生物代谢检测的临床应用》,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肠道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和检测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以实例讲解了肠道微生物代谢检测对严重便秘的婴儿进行干预情况,此前就诊多家医院都未能缓解,王欣博士对宝宝的样品进行检测后,找到了便秘的病因,给予了精准干预,2个月后让困扰很久的便秘改善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王欣博士呼吁更多的临床工作者重视肠道微生物的相关研究,一起把肠道微生物的世界描绘地更清晰。
那些疾病是与肠道微生物有关系的?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对这些微生物起反应?肠道菌群在不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不同阶段,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大家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听了各位专家的发言,收益良多。
另外据主持人透露,20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由苏州海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一套体外肠道菌群代谢活性检测系统,实现对体外肠道模拟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行高通量的检测,完成健康人和代谢综合症患者肠道菌群对代表性传统性膳食组分的代谢学研究,为膳食对肠道菌群的个性化评估、精准调控和靶向干预提供新的理论指导。